中国江苏网11月7日讯 11月2日,市国土资源局在新城区报业传媒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万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进行了解读。市国土资源局复垦处处长寇西秋介绍,我市每年建设用地需求约5—6万亩,而国家下达我市新增用地计划仅1万亩左右。保障发展用地,只能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土地综合整治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等手段来实现。实施“万村土地综合整治”意义重大,能够有效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问题。
据调查,全市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涉及约2000个行政村(居)、10000个自然村,7万余亩;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大(人均322平方米)、布局散乱,浪费耕地现象严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巨大。结合徐州市新型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开展“万村土地综合整治”将进一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农村空间布局、拓展用地需求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是保障我市城镇化建设、农村农业发展和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扎实推进“万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市国土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牵头起草并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万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我市将围绕“规划科学、村容整洁、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生活舒适”的目标,因地制宜,发挥政策聚合效应,分阶段分步骤统筹实施“万村土地综合整治”。优先开展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逐步推进撤并村庄土地整治,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
今后5—10年时间,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通过村庄建设用地调整优化,形成功能结构协调有序、空间布局合理的农村居民点体系,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全面改善农村整体面貌。
《意见》要求,在整治模式上,将对当前现状为闲置建设用地或存在零散建筑物和树木、较易复垦的地块,尽可能与村庄周边耕地集中连片,推进村庄内废弃、闲置建设用地复垦;对“空心村”“危旧房”为主的村庄,合理引导农民居住向集镇、中心村集中,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合理利用地区优势,配套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将新增耕地整治为水田,切实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开展在新整治的耕地周边种植绿色植被试点,作为农田和村庄边界的生态屏障。《意见》还从切实维护农民权益、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规范指标流转交易、严格落实项目程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