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丰县:厚植生态优势 吹响绿色发展新号角
2017-09-22 11:0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本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石培明

  中国江苏网9月22日讯 果香千树溢四方,摘果赏景好去处。

  金秋时节,走在丰县绿树成荫、硕果累累、景色宜人的道路上,感受田园风光。在这个天然的氧吧,没有嘈杂的人声鼎沸,没有城市的热闹喧嚣,有的只是舒适优雅的现代气息,一种畅怀,一种享受天地灵气的悠闲洒脱。

  大沙河果园是江苏省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年产各类水果20万吨以上。眼下正是梨子、苹果大量上市的时节,万亩果园尽收眼底。一个个优质无公害的白酥梨、弘前富士苹果挂满枝头,色泽鲜艳、皮薄个大,摘一个尝尝,甜脆味美、爽口多汁,那个新鲜,让你忍不住一口气吃上两三个。

  近年来,丰县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目标,按照“生态、发展、富民”三位一体发展新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丰县新篇章。

  丰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及“徐州建成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最新要求,牢牢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和建设力度,着力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和富民步伐,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促进城乡绿色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到2022年,在空间管控、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体制创新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发展格局,建成生态经济发展的示范区、淮海经济区绿色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国家级出口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经济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加快构建绿色开发新格局

  2013年,丰县优质果示范区梁寨苹果基地引进了国内一流的矮化富士苹果新品种,采用意大利砧木、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栽培方式和技术含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丰县立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大力实施苹果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产业带动能力。目前,丰县果树种植面积45万亩左右,果品年产量55万吨以上,年产值超过12亿元。通过实施“果业提档升级”计划,提出品种、品质、品牌新“三品”发展战略,围绕“稳定面积、提高品质、增加效益”这一中心,按照“园区承载,示范带动”发展路径,依托科技支撑,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果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四新”工程,实现新植果园标准化,老果园提档升级,促进产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生产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丰县科学划分三类空间,到2022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分别为105、965.8、381.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比例分别为7.2%、66.5%和26.3%。

  优化城镇与园区空间结构。构建“一主一副两特多点”为主的城镇化格局,构建“一带、两轴、六区、多廊”的总体生态空间格局。科学划分农业南、北两大片区。南部黄河故道现代果业生产示范区,重点发展绿色蔬菜,提升果品品质,发展精品林果加工、果汁罐头加工、观光采摘、科普旅游等产业。北部湖西片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发展洋葱、大蒜、食用菌、设施蔬菜、优质稻米、生态健康养殖等优势产业,切实提升绿色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供给水平。加快重点开发区域建设步伐,加快人口分流,缓解老城区交通严重拥堵、人口高度密集、基础设施严重超负荷等问题。注重生态功能区保护,逐步扩大湿地、林地等绿色空间,在不损害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生态产业。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探索空间规划管理部门交叉职能整合,加快建立县域空间规划基础平台和管理体系,最终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不断提升生态资源存量

  加快实施大沙河水库、苗城河水库、梁寨水库等四河八湖扩容工程,加强水库容量、水质动态监管。对丰沛河、义河等重点支流进行综合整治。到2022年,人均水资源量由2016年的325立方米提高到380立方米。连通大沙河、复新河、黄河故道三大干流,构建引排有序、水流通畅、清明灵动的水网体系,打通水网支线“毛细血管”,形成“三环碧水绕凤城、九条清流润丰邑”的水网格局。加快以二坝湿地为代表的湿地岸坡整治工程,到2022年,湿地面积由现有的35.27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优化树种结构,稳步改善树种单一格局,推动乔灌花草立体化种植,推动苹果、梨、刺槐等本地果木造林,实现“四季常绿、处处生态”,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力争取省“生态保护引领区”和“生态保护特区”称号。

  发展壮大绿色富民产业

  丰县正构建新能源专用车配件产业链。与徐工集团及省内外高校合作,打造电动三轮车研发中心,探索生产装备智能化,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探索锂电池等绿色能源利用。进一步扩大电动车城规模,争取成为全国电动车展会永久会址。延伸木材加工产业链。培育发展零醛和净醛高密度板、刨花板、细木工板、覆膜板、科技木、高档橱柜、中高档家具等产品。全力打造零醛家居产业园。进一步延伸木制品加工产业链,形成集木制品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及家具文化宣传为一体的国内知名的木业生产基地。拓展农业循环产业链。提高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巩固特色生态农产品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争创更多地理标志产品,“三品”农产品产量占比超55%,建成苏鲁豫皖交界区农产品物流中心。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动化工、机械、智能制造、纺织、建材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光电产品、碳材料、太阳能综合利用、工业互联网研发利用、新型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精细化工材料、锂离子高效能源材料、工业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装备核心技术零部件、3D打印、智能芯片、废弃资源再生利用等项目。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开发区垃圾发电、建滔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等循环产业链建设,促进余热发电、光伏发电、垃圾发电和生物质能源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电子商务、物流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商业模式创新,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引导农民全面参与,共享农业融合发展收益。加快推进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畜禽养殖、温室大棚和露地作物栽培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广农用APP。充分发挥“互联网+”全面渗透作用,推进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引导小微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培育和引进知名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依托大沙河集团等平台,积极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电子商务示范村。

  全力推进生态城乡建设

  构建绿色制造、特色服务与生态城市协同推进的城市开发新格局,建成徐州辐射淮海经济区的西部关键节点。创建汉皇故里文化名城,建成全域汉文化集中展示、表演、创意高地,成为徐州汉文化大板块的重要环节。注重保持农村自然乡土风貌,丰富村庄发展类型。推动村庄综合整治和民居建设式样统一。加强空间治理,优化镇村布局。推动乡村景区化改造试点工程,构建全域生态旅游开发大格局。支持沼气秸秆等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鼓励PPP模式应用于乡村集中供气供电等区域管网建设,打造集约高效、绿色循环的现代化田园综合体,争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加快242个重点村庄整治。建立村庄特色资源名录并开展评价,对村庄建设进展进行考核奖惩。

  加强区域生态经济合作

  全面融入淮海经济区建设,建成长三角优质粮食和“菜篮子”基地;筹备丰县至徐州城市轻轨,改造提升丰县至萧县、砀山、鱼台、金乡、单县等跨区交通干线,协调推进徐菏铁路项目加快实施,打通大宗货物水路运输通道;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流域生态整治,开展黄河故道风光带建设、大沙河流域水资源调度合作,建立大气和水污染信息通报制度,积极探索交界区域污染排查和联合执法新机制。

  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主动承接长三角核心区产业转移项目,大力推进投资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创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交流,建立国外分支机构、营销展示中心,支撑优势产业“走出去”。围绕电动车产业,联合成立销售公司,提高整车及部件输出能力,提升名优产品竞争力。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帮助有关企业申报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提升全县优势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外贸能力,尝试开展B2C跨境电子商务。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