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7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李辉 李茜茜)走进位于沛县沛城街道李集村赵保安的家庭农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他去年刚购买的大型施肥机,在这里停放的还有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50余台套。赵保安一边保养着农机一边不住感叹:“过去要为500余亩水稻施肥,几百人八九天也干不完,而现在用自动施肥机,一共20多人才用了两天半时间就忙完了。”
不仅是施肥,从育秧、栽插、田间管理到收割、深耕埋茬、粮食烘干……沛县粮食生产由过去的人力到现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五年来,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7.2%,高效植保水平达到76.9%,这标志着粮食生产从此告别了“累弯腰”的时代。而在这之中,像赵保安这样的农机大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烘干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新装备的广泛推广也为赵保安和更多的农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在沛县逐步推广机插种植之初,赵保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了2台手推式东洋4行插秧机,他由普普通通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农机手,收入也随之提高。后来,他又同村里的其他3名农机手合作,共同成立了农机合作社,被选为副理事长。随着新装备的不断增多和应用,得益的不仅是赵保安,有些农民成了农场主,走上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致富之路;有些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农民向工人的转变。
一望无际的万亩成片稻田、纵横交错的硬化机耕路、数台大型农机并排紧张作业……这是沛县湖西农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景象。“机械化让我亩均增收200多元,收入比过去大幅增加。”种粮大户李延玉说,“现如今,在政策的扶持下,农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旋耕机、插秧机、植保飞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用机械设备一应俱全,种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因此我流转的农田从30亩扩大到500多亩,管理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谈及机械化带来的好处,在李延玉的农场打工的李素云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种田十分辛苦,家里有5亩地,一年下来光花费在土地上的时间就要近2个月,仅手插稻就要五六天,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现在好了,这几亩地我全都流转给了李延玉,自己在他的农场里打工,丈夫在工厂上班,既拿到了租金又有两份工资,真不孬。”
记者了解到,五年来,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增加到270个,拥有各类型号农机具7851台(套),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家庭种植农场1321家,每到“三夏”时节,这些机械就隆隆地驶向田地,耕地、播种、插秧、杀虫、施肥、收割、运输,新装备一条龙服务,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确保了粮食高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