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三名工程深化教育改革的“云龙战略”
2017-09-07 10:3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承办2017年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交流研讨会

组织开展“三名工程”研讨活动

全区各学校积极开展名科课程建设

举办“三名工程”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研修班

  推进以名校为龙头的集团化沉浸式教研

  中国江苏网9月7日讯 近年来,云龙区党政重教,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区域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站在改革潮头,云龙区委、区政府全面实施师、名科、名校建设程(简称“名工程”),着力构建“成就名师、培育名科、创建名校”的长效机制,力求成就一批家长认可度高的名教师、培育一批业内竞争力强的名学科、创建一批社会美誉度高的名学校,努力让教育改革的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

  名师如花,名科如枝,名校如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云龙这一方沃土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必将推进云龙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名师为本

  激发教师主动成长的内驱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云龙区教体局的“三名工程”将“名师”放在首位。“只有当一个人内心成长的愿望被唤醒的时候,一切成长才有发生的可能。‘名师工程’正是从健全管理和培养机制入手,激发了广大教师主动成长的内驱力,真正将‘要我成名师’变成了‘我要成名师’。”云龙区副区长、区教体局局长康宁如是说。

  据统计,目前云龙区现有省特级教师、市级名校长、市区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400余人;国家级、省市级劳模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百余人,基本形成了一支与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在此基础上,云龙区架设教师成长平台,构建名优、骨干教师梯队。

  今年以来,他们更新了区“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后备人才库。推荐评选了市第十批“名师工程”和第十二批“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0名,评选区第九批“名师工程”和第七批“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0名。确定局“三名工程”之名师拟定位培养对象(名校长系列7名、名师系列10名)。同时,他们加大了对基层学校梯队建设指导力度,特别是对相对薄弱学校指导的针对性。通过名师工作室评选,以评促建,落实拔尖人才引进计划,打造高端人才队伍。

  为放大名特优辐射面,促进各校间骨干教师比例均衡,云龙区还规定凡获得区级及以上名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者,均有交流义务。每年均有不低于15%的校干、骨干教师进行交流。并定期组织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进行教育艺术、管理艺术展示,加大支教力度,鼓励跨校兼课,进一步放大名师的区域影响力,带动区域教育水平高速发展。

  另外,为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促使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云龙区举办了特级教师后备专题培训班。开展“专家引领,促青年教师成长”研训活动,打牢近五年入职的200余名青年教师教学实践基础。组建云龙区校干“慧读书社”,各校轮流组织主持沙龙活动,进行“头脑风暴”、读书分享。实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高级研修班”“薄弱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进修班”两个项目,34名少先队辅导员、薄弱学校教师赴上海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加强信息化能力培训,上半年全部完成中小学1475名教师、幼儿园494名教师研修任务。开展特色校本研修,上半年受训教师近9000人次。

  名科领跑

  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效率双提升

  “同学们喜欢玩牌吗?我们一起玩个游戏。请大家每人随机抽取一张牌,跟同桌一起算一算两张牌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5月份,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交流研讨会在徐州市云兴小学城东分校举行。云兴小学数学老师郭海珊执教的课程《和的奇偶性》,一开场就让孩子们玩起了“扑克”牌,将奇偶数的概念融汇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中,给与会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多年来,云兴小学数学团队依托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引问、互问、审问、追问、品问”为内涵的“五问式”教学方法和“沉浸式”教研,不断打造出“简约、高效、有情趣”的课堂,在全国、省、市各级课程评比中屡创佳绩。

  像这样的团队,在云龙区各个学校都有。“名科工程”就是通过挖掘团队潜力,打造学科核心团队,促进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均衡发展和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据了解,目前,云龙区各校均已确立名学科培育重点,制定《名学科工作计划》,全面启动名学科建设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打磨教学基本功,探索各学科“学讲特色课堂”。

  今年上半年,云龙区开展了全区评优课比赛,80名选手获得一、二等奖,推荐8个学科,20名选手晋级市比赛;开展了全区基本功大赛选拔,推荐3个学科,10名选手晋级市比赛;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助力下集团化沉浸式教研模式”,仅这学期,已经举行了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三个学科的集团化沉浸式教研活动,参与教师近3000人次,发挥了名学科在全区的示范、辐射作用。

  “课程是学校的灵魂。”云龙区教体局副局长曹璟表示,“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就决定了这所学校的人才观,一所学校的课程质量,就决定了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因此,“名科工程”要求学校要围绕提高课程能力来设计教师培训学习活动,校长要主持和参与制定学校的课程规划,管理层要以课程观指导学校教学工作。今年暑假,云龙区举办“实施‘三名工程’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研修培训班,邀请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刘茂祥博士、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李伟平校长、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综合教研部毛擘主任等3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前来讲学。全区近60位中小学校长、业务校长在封闭式学习中,真正潜下心来,通过理性思考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修方式,提高课程领导力。

  目前,云龙区各校都在积极探索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自主设计的学科特色系列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学科课程群。如徐师一附小的“童雅”课程体系、青年路小学的“小能豆快乐课程”、解放路小学的596课程、和平桥小学的“和雅文化”、王杰小学的“王杰精神伴我成长”、津西小学的“足球文化”等,精彩纷呈。

  名校策略

  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大家都知道,云龙区名校多,可是云龙教育人却并不满足。2017年,他们的“名校工程”又提出了“新优质学校”评选,以“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为目标,更加积极回应社会热点难点,更加突显他们对均衡和优质的全新理解和深刻认识。

  到底何为“新优质学校”?在云龙教育人看来,今天云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不再是“均贫富”的阶段,而是政府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必须通过学校专业化的劳动,创造性地转化为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的教育服务,学校必须从研究学生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为教育寻找适合的学生。

  均衡发展,是一个“均衡基础上的新优质,优质基础上的新均衡”的动态过程。因此,“名校工程”就是要以名校创建为抓手,探索名校培育策略,搭建名校成长平台,努力促进教育资源全面优质,师资队伍全面优化,课程实施全面多样,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学校文化积淀深厚,办学特色个性鲜明,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通过名校评选,促进学校深化改革创新,成就一批名学校,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实现现代化教育强区提供强有力支撑。

  今年起,云龙区借助江苏师大、市教育局的专家分层次召开座谈会,研讨制定了《云龙区关于开展中小学名校工程建设的方案》《云龙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评估标准》,并组织对参加“新优质学校”创建的学校逐一进行深度调研,确定五大教育集团为首批创建单位。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出台《云龙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评估标准》。

  据了解,“名校工程”还将以培养践行“新优质学校”的校长队伍为重要任务,采取高级研修、岗位锻炼、展示辐射等方式,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充分的培训、锻炼、扶持、交流展示等机会和渠道,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形成一大批认同和践行“新优质学校”理念的师资队伍。

  “根据规划,2017年,全区中小学创建新优质学校20%;2018年,新优质学校达到40%;2019年,新优质学校达到60%;2020年,新优质学校达到100%。”康宁表示,云龙区将着力推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作为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变革的重要抓手,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拓宽视野,统筹资源,鼓励跨界,多元合作,创新区域推进机制,形成“优质教育”生态圈。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