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6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李辉 孔庆乐)自江苏开展“263”行动以来,沛县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更加突出绿色发展,着力打造良好人居环境,加大力度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加快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徐济之间最具带动力的宜居宜业福地。为此,记者走访了沛县环保部门,对沛县的“263”专项行动进行深入了解。
沛县是刘皇故里,汉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是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据沛县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端,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全境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沛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典型的冲积平原。沛县的特点是水多、煤多。沛县境内的水系属淮河流域泗水水系中的南四湖水系,其中微山湖也是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之一;沛县是能源基地,是江苏省和华东地区的煤炭主产地,探明煤储量24亿吨,年产原煤1200万吨,占全省70%。基于此,在‘263’专项行动中,环保部门重点围绕在水与矿两方面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
今年6月27日,沛县召开“263”专项行动推进会。会上传达了徐州市“263”调度会精神,并对全县“263”专项行动提出要求:一是要增强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巩固整治成果;二是要狠抓重点,打造亮点,工程项目进展缓慢的责任单位要按照工作计划确定的时间节点,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三是要加大力度,加强配合,强势推进,治理好禽畜养殖污染、黑臭水体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增强大局观念、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确保专项行动抓出实效、干出实绩。
为深入了解沛县“263”专项行动的成效,记者走访了沛县所辖的龙固镇和安国镇。在龙固镇水产科技示范园里,连片的鱼塘整齐划一,正往鱼塘里投食的养殖户赵师傅笑着说:“在这里养鱼效益很不错,采用高标准设施鱼池以及净化水和循环水系统,一年能赚5万多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养鱼事业做大做强。”下一步,该镇将突出特色培育,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南部,引导果园村特色蔬菜温室育苗基地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订单农业;在中部,以大沙河公园为核心,加快蓝天苗圃提质增量,提升工厂化渔业养殖基地、有机水稻示范基地经营质量,实现黄河故道与镇区建设的融合发展;在北部,进一步完善水产科技示范园三期和中三莲藕龙虾套养基地建设。该镇还主动围绕采煤塌陷区的农业综合开发,编排项目、争取资金、加快建设;积极推进湖西洼地综合开发治理,提升河道疏浚和涵闸配套建设水平。
在安国镇,沛县环保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一直以来,安国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环境问题和环保案件时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自“263”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镇对辖区内非法生产和违规排放的砖窑铸造等企业以及燃煤小锅炉、畜禽养殖污染、坑塘河道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安固镇已组织拆除非法生产砖窑厂两家、停产整顿砖窑厂两家、彻底清理未纳入“三个一批”的铸造企业8家。对非法生产的贺庄村废旧金属加工厂、废旧塑料加工作坊和后王庄梳棉机厂等一批企业进行清理整治,关停企业和生产作坊4家,责令停产整顿两家。对张双楼煤矿周边露天晾晒的煤泥场进行强制安装防尘网。
针对辖区内坑塘河道的污染情况,安固镇“263”办公室组织人员机械和船只,分20次对辖区内19条河道和坑塘内的生活垃圾和水生植物进行清理,重点对左尧大沟、安国河进行清理。封堵排污口32处,杜绝了污水直排入河现象。
沛县县委、县政府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以转型发展保障“263”行动取得长效。沛县环保局负责人认为:“生态是‘易碎品’,环保也是个长久的发展命题。经济要发展,百姓要富裕,注定了环境问题不能‘一清了之’,而是要引导生产经营者走上转型发展的道路。”自今年1月份以来,沛县启动对低端塑编产业的改造,已陆续关停无覆膜水泥包装袋生产企业10多家。比如,安固镇就在淘汰低端落后产品的基础上,引进高端出口镀铝膜包装生产项目,在镇产业集聚区新建园林式厂区,以正规企业生产的聚丙烯原料替代再生颗粒黑料,并以此项目为标杆,以土地和电力资源为调控手段,强力推进塑编产业的转型升级。
“263”专项行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是还蓝天碧水于民的民生工程,沛县县委、县政府决心在“十三五”期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大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严格环保责任制和环保执法,确保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保持在省市平均水平以下,提高森林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以良好的生态增强发展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