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江苏网6月29日讯 2017年6月23日,国务院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017年修订)》予以批复;在批复的开头,国务院首先对徐州进行总体定位: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批复强调,要求徐州进一步加强与淮海经济区相关城市的联动,服务江苏省域整体发展;这是国家层面上首次对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的明确认可。
一朝梦圆,未来发展步伐需更加坚定
原版规划当中,到2020年,徐州主城区规划面积55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180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为200万;而在修订之后,到2020年,徐州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573.1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316.1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8万人。
消息一出,千万徐州人欣喜荣耀,徐州的发展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认可,肯定了徐州的龙头地位并认知到徐州完全具备带领淮海经济圈进一步提升的能力。“消费马车”拉动下的徐州商圈,在淮海城市群释放强大“向心力”。2016年,徐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59.39亿元,居淮海经济区首位,同比增长12.8%,增速居全省首位。
1.3亿人付出,1.3亿人获益
徐州市北,故黄河畔,立着一座四柱三楼式木牌楼,北面书“大河前横”,南面书“五省通衢”。迄今已近200年。徐州作为商贸物流中心城市,要敞开胸襟,发展统一大市场,既吸引辐射又服务周边,加快释放辐射带动效应,把商贸物流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富民优势,用“消费马车”拉动“富民快车”,回应1.3亿淮海人的共同期盼。
徐州的高速发展,归功于徐州一直瞄准清晰的目标,付出前瞻性的努力。发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早在十几年前提出的发展战略,并一直积极推动该策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1月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加快打造极具实力、令人信服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徐州自身的发展对于带动引领整个经济区、辐射周边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争取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徐州同时也在探索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等方面如何突破,真正发挥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作用,调动区域内各城市积极性和能动性,力争实现淮海经济区协同联动发展。
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五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亟待放大,“大河前横”的行政藩篱必须打破。徐州提出,“用大交通构建大物流,用大物流做强大商贸,交通物流商贸资源要素集聚共享。服务淮海经济区,绝不‘自耕一亩三分地’。”
国家对淮海经济区更高的期许,需要每一位淮海人、徐州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保障主城区面积扩张,建筑用地规模扩大和主城区人口基数的提升,势必需要加快城市发展进程,随着交通、企业、住房的需求更加旺盛,势必需要金融基础的支撑。经济发展的大舵掌握在金融产业的手里,高速发展金融服务产业在“四个中心”建设里脱颖而出,地位举足轻重。
鼎力徐州,建设淮海中心金融主场
面向淮海经济区,徐州围绕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商贸物流、科教文化等领域提出打造“四个中心”。这其中的一大亮点,即在金融服务上做文章。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向记者强烈推荐:徐州要大力推进金融的发展,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打造淮海经济区金融中心,能够进一步提升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城市首位度、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高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城市向心力,使徐州的中心城市名副其实。金融是城市发展中最具外宜发展能力的产业,徐州正在积极打造金融服务平台,重点抓好新城区金融集聚区、淮海路金融集聚区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经验,开拓出更广阔的金融平台,更会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样本和淮海经济区金融发展的领头兵。
苏宁置业一直以助力城市发展为己任,为提升城市格局而努力,徐州国际金融中心IFC致力于打造淮海经济区首个国际金融中心,IFC根据区域规划战略应运而生,作为淮海中心的金融主场,搭建更加健全的金融平台,前景无限。IFC带来的甲办环境,助力完善城市发展大格局,这就是苏宁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IFC以徐州的封面,淮海经济圈的中心,徐州都市圈中轴的多重身份完美诠释世界品级水准,辐射半径达200公里,立足徐州,辐射大淮海约1.3亿人群。选址淮海路和中山路双轴之上,承载着徐州这座城市最为繁荣的商脉历程与未来盛景的彭城广场,IFC在此傲然挺立,作为城市的名片,使命而生。城市的中心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标识,也是这个城市金融、商贸、科技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之所在。只有最优质的资源配套才能孕育IFC的诞生。
走进徐州,距离“五省通衢”牌坊不到100米处,省委书记李强在履职讲话中提到的“黄楼”巍然屹立。900年前,淮海百姓齐心协力战胜黄河水患,同筑“黄楼”。今天,1.3亿淮海人民再联手,编织大交通、布局大物流、做强大商贸,再树一座国际金融发展新“黄楼”——徐州IFC!
淮海兄弟城市有理由相信,徐州未来的发展,借力打造金融中心使之更加具有开放、包容、共享发展的胸怀,不仅向境外开放,更向周边城市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徐州大都市圈。由衷地希望,徐州金融在“招金引银”修炼内功的同时,能进一步创新服务,树立起新标杆,推动淮海经济区新一轮大发展,惠普至每一位淮海人。
徐州国际金融中心,作为淮海经济区未来金融商务最为活跃的平台,将聚集银行、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淮海中心城市中轴,约68/118 企业总部办公,收官之作,最后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