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2017-06-27 10:1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社区志愿者自编自演的节目,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市。

  灯亮了,心暖了。

  交警维护秩序。 本报记者 仲冬竹 摄

  ◎本报记者 曲美慧

  中国江苏网6月27日讯 徐州,古称彭城,是华夏九州之一,文明脉络源远流长。

  一部徐州史,横贯数千年,文明之光从未阻断。从4000多年前的蛮荒古城,到如今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手擎仁义礼智信的火把,一路从蒙昧走向了开化,从野蛮走向了文明。

  今天,这片古老的土地再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考”在即,六年磨一剑,全民共创建,一千万徐州人民共同用双手托起一座城市的“文明梦”,也点燃他们平凡人生中善与美的光芒。

  众志成城

  敢教日月换新天

  2011年,徐州市迈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

  一场持续六年的创建攻坚战,就此打响。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龙头”工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牛鼻子”工程,将其列入全市“十三五”规划,纳入各县(市)区科学发展考核、市级机关绩效考核,举全市之力坚决打出一场胜仗。

  六年间,从上到下,从老到幼,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这座城市的改变让人们看到了“众志成城”的新时代内涵——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兼任文明委主任、创建指挥部总指挥,以上率下,强力推进;

  29位市领导每人包挂1个重点街道,114家单位分别包挂1个重点社区,指导、帮助、督促其对标找差、补短补缺、全面达标;

  市创建指挥部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市委组织部每年抽调3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全脱产至创建办工作,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各县(市)区、各创建责任单位全部成立创建指挥部或领导小组,总指挥或组长均由单位“一把手”担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创建体系,指标分解到点、责任压实到人,做到事事有人、人人有责……

  在基层,“文明做事,做文明人”的理念早已成为徐州人民共识,全民参与创建的热情与日俱增:

  从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垂髫稚子,到自发组织成立小区巡逻队的耄耋老人;

  从烈日下汗流浃背的交警,到寒风中坚守岗位的志愿者;

  从第一缕阳光下清理垃圾的环卫工,到霓虹灯下劝说占道摊主文明经营的城管队员;

  从24小时不关机以社区为家的居委会主任,到自觉清理楼道垃圾的老旧小区居民……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现代化城市最具分量的金字招牌。漫漫创建路,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千万徐州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积极性投身其中,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昼夜兼程,众志成城。

  正如市长周铁根所言,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徐州成为徐州人自豪、周边区域群众向往的城市”。

  咬定青山不放松

  夙夜匪懈

  如果把城市比做一棵大树,那么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给大树祛病修枝的过程。

  年复一年,高瞻远瞩的规划和制度潜移默化改变着大树的整体长势,而参与创建的每一个人则是一只只啄木鸟,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努力让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

  六年时间,徐州举全市之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针对创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短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找准症结,一项措施一项措施地抓好整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小区环境、文明旅游、窗口单位、镇村面貌等6个方面的300多个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在2016年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徐州获得94.76分,在全国100个地级提名城市中位列第9名。

  改变,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

  市容环境变“美”了——

  多年前,老矿大西门对面的夜市曾一度是附近居民的“噩梦”,夜夜烟熏火燎,日日垃圾遍地,年年驱而不散。创建过程中,市领导多次实地调研,专门制订整改方案,用一年多时间,终于揭掉这块城市“牛皮癣”。

  六年来,我市强化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公共场所等区域管理力度,重点清理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有效整治占道经营、流动摊点、露天烧烤、油烟扰民、沿街叫卖、野广告、乱扔垃圾等顽疾,市容市貌变美了,城市品位“更上层楼”。

  交通秩序变“顺”了——

  解放北路与中学街交叉口,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每每有路人过斑马线,来往车辆都会自觉减速停下,挥手示意行人先过,而行人也都加快步伐,穿过马路,一切秩序井然。

  仅仅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幅乱糟糟的人车混行局面。3月初,我市提出“礼让斑马线”理念,并秉持“最严”整治理念,出台了《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向社会释放依法严管的强烈信号。数月来,全市涌现出一大批“礼让斑马线”的文明司机、文明车队、文明线路,以榜样典型带动全市交通秩序愈加顺畅。

  老旧小区变“新”了——

  3月初,鼓楼区新城花园老小区改造工程完工,原本破损严重的主路恢复了平坦敞亮,杂草横生、垃圾遍布的角落被改造为车位,统一铺上了植草砖。最让业主感觉暖心的是,小区很多落差较大的地方都装上了结实的护栏,老人和孩子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摔跟头了。

  几年来,徐州市加快推进近50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升小区绿化、停车、健身条件;集中整治乱扔垃圾、毁绿种菜、私搭乱建、楼道乱堆杂物、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全市社区环境大幅提档升级。

  旅游景点变“靓”了——

  “五一”假期,彭祖园景区三天累计接待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引人注目的是,除了优美的景色,各种文明提示、劝导牌遍布园区,戴着文明劝导袖章的工作人员在园内来回巡视,公益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成为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市以景区景点、公园广场、宾馆饭店、旅行社等为重点,加大旅游市场和从业人员管理力度,强化文明旅游公益宣传,建立文明劝导员和监督员制度,引导广大游客养成文明旅游习惯。如今,文明旅游在徐州已蔚然成风。

  窗口服务变“暖”了——

  前不久,市民陈先生来到丰财派出所求助,因原房东拒不迁出户口,他买房后7年没能办理二手房户口迁入。接待他的是从业25年的老户籍警察刘蕾,他多方调查原因,与原房主沟通无果后,通过司法手续帮助陈先生解决了这个悬了七年的“麻烦”。

  近年来,我市以政务大厅、营业网点、车站机场、出租车等为重点,普及文明用语,开展文明引导,切实提升规范服务水平。正如刘蕾所说,窗口单位不仅是“政策传达者”,更要成为“问题解决者”,在政策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帮助市民排除生活中的“疑难杂症”。

  镇区环境变“净”了——

  6月10日以来,铜山区刘集镇每天出动十余台挖机、200多辆机动车对全镇环境进行彻底整治。近6000堆柴草、9000多处野广告、900处建筑垃圾、2800多处违章建筑……半个月来,全镇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笑逐颜开。

  创建文明城市以来,我市以各地乡镇政府驻地周边为重点,突出抓好日常保洁、垃圾清运和公益广告布设,解决好私搭乱建、车辆乱停放等问题,全市镇区环境愈加整洁有序。

  六年来,一场全民参与的创建攻坚战让这座苏北城市改天换地:一千万双勤劳的手,抹蓝了天空,擦绿了城市,绘出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如画美景;一千万双坚定的脚,踏平了坎坷,磨平了崎岖,走出了一条和谐稳定的康庄大道。

  黄发垂髫皆开颜

  民心所向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在过程,贵在民心。

  83岁的陆老太太常常跟邻居们聊起一件事。她家楼下原本有一个小饭馆,开在一处违章建筑里,天天经营到半夜,油烟呛鼻,人声喧哗,整栋楼的居民都很有意见。大家也通过不同渠道反映过这个问题,但8年过去了,仍没能解决。

  去年7月26日,陆老太太来到创建办的接待办公室,反映这一问题。老太太说,本来她也不抱太大希望,毕竟那么多年都没解决。没想到,两个多月后的一天,她晚上回家时,突然发现盘踞小区一角的小饭馆不见了!邻居们兴冲冲地告诉她:“拆了!这次真拆了!”

  陆老太太打心眼里感激:“都说创建为民,万事民为先,这可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啊!”

  六年来,无论创建方案如何改进,创建举措如何革新,为民惠民的创建宗旨始终不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成为徐州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创建为民,先要富民。2016年,徐州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8421元和15274元,分别是2011年的1.6倍和1.7倍,年均增长9.8%和11%。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下的87.7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新增就业连续五年超10万人。

  民生福利,全民共享。我市大力推行“阳光拆迁”,改造各类棚户区2750万平方米,保证拆迁户住上价格便宜、地段较好的商品房,打造出棚改“徐州模式”。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教育、卫生、文化、养老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结构趋于优化,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实现全覆盖。

  城镇建设,功能完善。近5年来,全市累计实施城建重点工程790项,458项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竣工使用,各项设施配套日趋完善,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功能大幅增强、形象不断提升。中等城市、中心镇、管理示范镇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卓有成效,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4%。

  生态利民,绿色先行。为推进“美丽徐州”建设,我市深入实施“五大行动计划”,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我市先后对18万亩采煤塌陷地、3.4万亩工矿废弃地、43处采石宕口实施生态修复,新增造林65.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7%,成为全国首批生态园林城市,赢得“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誉。

  人间大爱在彭城

  讲信修睦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

  “一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情”“人人积德行善,个个收获吉祥”“文明礼让,平安是福”……行走在徐州的大街小巷,驻足在广场公园和公交车站,细看沿街商铺和窗口行业,一幅幅公益广告,犹如一股股清风扑面而来。

  这些色彩亮丽、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公益广告,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为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成为引领徐州社会文明的风向标,不断向人们传递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而更美的风景,在人们心中。

  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期,在徐州市各个主要街道的路口,都会看到交通志愿者的身影。

  “你好,这里是非机动车停止线,请不要过线停车……”5月25日早上7时30分,在淮海路与西安路交叉口东南角,来自徐矿集团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刘庆超正在拿着小红旗,维持着非机动车道的秩序。

  从去年9月1日开始,我市启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全市97家市级机关单位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驾校学员等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联合服务,为改善我市交通秩序、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出表率。如今,市区每天约有2000余名文明交通志愿者,以实际行动疏通着城市交通“大动脉”。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志愿者们的身影活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敬老院、孤儿院、城市广场、乡村集市、留守儿童学校、残疾人家中……全市60多万注册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为这座城市注入大爱情怀,更为创建工作增添一抹暖色。

  还有一群人,他们平凡、简单、沉默,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情义的价值,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徐州好人。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好人推荐遴选、学习弘扬和激励帮扶“三大机制”,杜长胜、张公兰两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谢淑华等4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05人当选“中国好人”,两户家庭当选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各类先进典型上榜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我市建成开放全国首家好人主题文化公园——徐州“好人园”,实施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十百千”工程,推动10个县(市、区)全部规划建设好人园、好人街区,在100个镇(街道)建设好人广场,在1000个村(社区、文明单位)设立好人榜。总额1000万元的“好人基金”,为各类好人建立了养老、医疗等无忧保障,真正实现了好人有好报、德者有所得。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

  六年创建路,既是对城市管理者魄力和智慧的考验,也是对一千万徐州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考验。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更期待,这份上下一心的努力和付出,将换来一座城市破茧成蝶的蜕变。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