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记者实地走访沛县田间地头 感受别样的“三夏”风景
2017-06-22 15: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湖西农场麦收现场 摄影 孔庆乐

  中国江苏网6月22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蔡承松 李辉)晾晒场不见小麦,麦田里不见秸秆,办公室不见工作人员……连日来,记者奔赴沛县各镇街道(场)的办公地点和田间地头,去感受别样的“三夏”风景。

  晾晒场不见小麦

  6月5日,沛县大屯街道的小麦已全部收割结束,令记者惊奇的是在晾晒场却见不到任何小麦,小麦究竟到了哪里?原来麦子都被送去烘干了。今年夏收期间遇到了阴雨天气,如果小麦不及时晾晒会遭遇发霉和发芽的风险。农机部门了解情况后,动员发动家庭农场主开展社会化服务,让农民的小麦直接运到家庭农场进行烘干。“目前,全县拥有烘干机340台,每天的烘干能力在6800吨以上,每天可烘干10000亩的小麦,基本满足了全县农民的需求。”沛县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说。

  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成了沛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制胜法宝。“今年,我的106亩小麦收获了10万多斤粮食,因为颗粒饱满,烘干的质量又好,达到了一级标准,卖了个好价格,丰产又丰收。”大屯街道家庭农场主郝志国开心地告诉记者

  摄影 孔庆乐

  麦田里不见秸秆

  在湖西农场麦收现场,记者看到大片已收割结束的麦田里几乎看不到一点秸秆,走进地里仔细观察发现,原来秸秆粉碎后都被深埋到泥土里了。

  据悉,沛县大力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方式,采用“211”模式,即2台收割机收割,加1台粉碎机粉碎秸秆,再加1台旋耕机将粉碎后的秸秆深耕掩埋,还田率达85%以上。

  “今年我家10亩多小麦秸秆都实行了机械粉碎还田,通过机切碎、匀抛洒、深旋耕后,一点也不耽误水稻机插,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透气性,培肥地力,秸秆还田就是好!”6月6日,站在田头看着秸秆还田机将地里的小麦秸秆打碎,深翻均匀,湖西农场三分场农民张建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自己种植小麦又获丰收,亩产量比实施秸秆还田前增加了100多斤,此外,秸秆还田还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办公室不见工作人员

  6月7日上午7点,沛县杨屯镇所有工作人员就聚集到会议室点名,接到工作任务后,纷纷走向自己包挂村的田头,开始一天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8点刚过,记者在该镇办公地点看到,只有2名值班人员等候在电话机旁,严阵以待。

  在该镇的西姚桥村田头,该镇工作人员赵永强正在和村民一起忙着整地。“三夏”期间,他身着迷彩服,骑着电动车,每天穿梭于田间地头,帮助协调收割机、联系农技人员、做防火宣传等,吃住在田头,现场为村民解决“三夏”遇到的各种难题。

  赵永强仅仅是全镇工作人员撸起袖子大战“三夏”的一个缩影,全镇100余人分成21个工作组,全部奔赴田头,和村民奋战在一起。

标签:秸秆利用;实地走访
责编:张良琴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