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析室中,耿沛芳握着丈夫和婆婆的手,泪如雨下。
中国江苏网6月15日讯 徐州市肿瘤医院透析室两张相邻的病床上,一边躺着70岁的婆婆,一边躺着42岁的丈夫,耿沛芳坐在两个亲人中间,握住他们瘦弱的手,看着他们灰暗的脸色,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扑簌簌往下掉。
像这样的日子,耿沛芳坚强地挺过了五年,每天不仅要照顾好患有尿毒症的婆婆和丈夫,还要带好11岁的女儿,她没有放弃,也没有抱怨。这个月初,她的家庭被评为第四届徐州“最美家庭”,并对耿沛芳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不离不弃、不怨不艾,以母女之情、夫妻之爱坚守生活。
步行带着婆婆和丈夫去透析
凌晨4点多钟,家住惠工小区的耿沛芳就起了床,洗衣服、收拾房间做早饭,然后送孩子上学。早上8点再跟公公一起将婆婆和丈夫送往徐州市肿瘤医院透析室。他们没有私家车,坐公交车也不方便,只能靠步行,行动不便的婆婆坐在轮椅上。4个人,1.5公里的距离,他们要走半个小时。
到医院将两个病人安排在透析室,让公公在门口等着,耿沛芳又匆忙赶回家做饭。
他们居住的是狭小的一室一厅,公婆在二楼租了一套房,耿沛芳夫妻俩带着孩子住在6楼。二楼当然不如一楼方便轮椅上下,但一楼租金要比二楼贵300元,他们必须要省下钱来看病。
昨天的午饭,耿沛芳做的是凉拌苋菜、煮毛豆和南瓜烧鸡。尿毒症病人忌口特别多,但又要保证营养,而他们家的条件也不是想吃啥就能吃啥,所以耿沛芳做每顿饭都要精心准备并精打细算。
10点左右,做完午饭的耿沛芳又赶到了医院,面带灰色的婆婆和丈夫躺在床上似睡非睡,她悄悄握住这两位亲人的手,泪如雨下。她知道,做完透析后他们会连饭都不想吃,总是想吐,夜里也是浑身疼,睡不着觉。
如此沉重而艰难的日子,耿沛芳就这样坚持了5年,不能出去工作,更不能像同龄人那样逛商场或者带孩子出去玩。她说,自从婆婆和丈夫相继病倒后,她就感觉天像塌了一样,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耿沛芳精心为家人准备饭菜。

冰箱里放着常用的药。
丈夫患尿毒症后被单位解聘
12年前耿沛芳与丈夫侯晓炎结婚的时候,侯晓炎还是个高大健康的小伙子,体重170多斤,壮得像头牛。第二年他们就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耿沛芳不再做她的理发工作,专门在家带孩子,侯晓炎在外企上班,收入不错,一家三口生活很幸福。
“在女儿上小学之前,我们的日子都很美满,周末也像很多家庭一样带孩子逛游乐园吃肯德基。”耿沛芳说,丈夫在10年前的单位体检中就查出了肾炎,一直吃药,好在单位还很照顾他。但就在五六年前,丈夫的病情开始恶化,转为尿毒症,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彻底被打乱了。
耿沛芳特地找到了丈夫的单位,恳求领导不要解聘他,因为家里已经有了一个患尿毒症的婆婆。领导答应得好好的,但丈夫经常透析无法正常上班后,单位还是将他辞退了。
母子俩相继患上尿毒症,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耿沛芳说,婆婆是肾炎一二十年后才转为尿毒症的,没想到丈夫只过了五六年后就成了尿毒症患者,医生说这并不是遗传。
现在婆婆病情更重一些,每周一三五七都要透析,丈夫是每周一三五透析三次。一家五口人都靠公公婆婆的退休金生活,虽然母子俩都是职工医保,但每月仅透析和药费还是要两三千元(报销后)。而且公公和婆婆还是糖尿病患者,公公每顿饭前都要打胰岛素。
“公婆以前住在大黄山,都是坐公交车来徐州透析,公公因为要照顾婆婆,在车上摔倒过两次,脸上的皮都被蹭破了,我们实在不放心,就在这里租了房子给他们住,在一起也方便照顾。”耿沛芳说,婆婆被病魔折磨得腰都直不起来,弯得都快杵到地上了,而且有点老年痴呆,有时刚吃完饭还说自己没吃。耿沛芳每次都耐心地哄着她,推她出去散散步,陪她聊聊天。每天晚上还要给她洗澡、剪指甲。
侯晓炎也被尿毒症折磨得常常彻夜难眠,夜里睡不着觉,浑身疼。耿沛芳在一个小锤子外面缝了软布,哪里疼就给他敲哪里,有时候还给他按摩,让他舒服些。
夫妻俩都想找份工作补贴家用
因为公公婆婆都有退休金,失业在家的耿沛芳夫妻不符合申请低保的条件。为了补贴家用,耿沛芳摆过地摊。
“我每天都看招聘启事,但没有适合我的工作,每周一三五我都要带他们去透析,我自己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出重力,想找点事情做太难了。”耿沛芳说着说着又流下了眼泪。
侯晓炎看到妻子那么辛苦,更想帮妻子分担。虽然身患重病,他还是想出去工作。前不久,有人介绍他到一家市场做夜间保安,说是就值个夜班,不辛苦,也不耽误他透析。侯晓炎就去了。没想到他的任务是每天夜里爬18层楼,挨层挨户查看商户的门关好没有,而且一夜要打好几次卡,证明自己没有偷懒睡觉。干了几天后他就觉得身体吃不消,但因为干不满一个月就拿不到工资,他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一个月,拿到了1800元钱的报酬。
父母的难处女儿看在眼里,但她毕竟还是个11岁的孩子,偷偷告诉妈妈说自己想学古筝想上辅导班,想参加暑期夏令营。“古筝、辅导班这些都是要交钱的,我们想都不敢想。这学期夏令营的钱是300多元,但我们实在拿不出来,女儿说要跟爷爷要,也被我阻止了。”耿沛芳曾经哭着抱着孩子说:“爸爸妈妈都不能赚钱,我们快养不起你了。”
耿沛芳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丈夫找到不耽误透析的工作,丈夫可以在单位值个体力消耗不大的夜班,她上个时间自由些的白班。如果您愿意帮帮这个苦难的家庭?请拨打晚报热线85608110。
命运有多不公平 我们就应该有多坚强
■记者手记
这几天采访的心情大起大落。
周日,跟随一群花友探访了一座座美丽的私家花园,那些蓬勃旺盛的植物尽情展示着生命的奇迹,令人惊艳而又无限神往,而那些身着华服、气若幽兰的花友们,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周一上午,得知睢宁古邳一家四口在午睡时被不明大火烧伤,34岁的爸爸张北京与妈妈醒来后第一反应就是护住10岁和9岁的两个女儿,结果原本就左腿残疾的爸爸烧伤最重,生命危在旦夕。62岁的孩子爷爷一个人在病房里照顾着四位亲人。看到这位瘦弱的老人抱着前来探望的亲人痛哭的那一刻,记者的眼泪也奔涌而出。
那份哀伤还未曾淡去的时候,当天下午又采访到了一群热爱旅游的大叔大婶,他们把退休生活安排得有滋有味,比年轻人还要会玩。在爱琴海边跳《四小天鹅》,到土耳其乘坐热气球,在夏威夷与当地人共跳草裙舞。他们希望趁身体还好的时候,带着爱人和朋友,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游遍全球。
从大叔大婶身上感受的幸福与活力太过强烈,甚至让我感觉仿佛上午看到的悲剧并未真实地发生过一样。
周二下午,张北京走了。生命最后一刻,老父亲不希望他死在医院,将他带回了已被烧成废墟的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人生的两大悲剧都需要这个老人独自承受。
得到这一消息,记者唯有一声叹息。只想起张北京的主治医生黄主任的话:“意外烧伤这样的悲剧,大部分都发生在生活比较贫困的家庭中。”
周三上午,采访对像是中年女子耿沛芳,她的婆婆与丈夫不幸先后患上尿毒症,她每周一三五都要带着这两位亲人到医院透析。她却不离不弃、不怨不艾,以婆媳之情、夫妻之爱坚守生活。在透析室,丈夫侯晓炎说:“这个家就靠她一个人撑着,她太辛苦了,但从来都没有一句怨言。我希望能找一份工作,减轻她的负担。”耿沛芳握着婆婆和丈夫的手,泪如雨下。
透析室里密密麻麻的床位上躺满了尿毒症患者,每个人都面色灰暗沉默不语,脸上写着各种不幸。记者环视一周,心情无比沉重。
这就是生活的真相吧,有悲有喜,有起有落,有人生来锦衣玉食,有人却为了生存苦苦挣扎。平安健康已经是最最值得珍惜的幸福。
我更想说的是,命运有多不公平,我们就应该有多坚强。何况,更多人锦衣玉食的背后,其实是你看不到的种种努力。
我很喜欢去年采访的新沂患卵巢癌女孩张白在《枕边书》中写的这样一句话:“命运是个不耐烦的监考老师,它一再督促我早点交卷。可我不,我会死皮赖脸地撑到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