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记徐州铁警陈德胜:破解指纹密码的尖兵
2017-05-22 15:0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陈德胜在认真开展指纹比对工作

  中国江苏网5月22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梁西征 沈平)一枚小小的指纹,沟壑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线条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密码?在指纹比对破案工作中,如何大海捞针,排异求同?又需要多少功夫和毅力?

  在位于黄海之滨的徐州铁路公安处连云港车站派出所,一级警员陈德胜就是这么一位善于探寻指纹秘密,破解指纹密码的尖兵。

  今年4月19日的晚上,在指纹破案工作室内,陈德胜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战斗。他时而聚精会神面对电脑,时而拿着几张指纹卡片仔细查看,时而闭目思索。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终于突破层层“封锁线”,认定家住贵州省黄平县的王某的指纹与2008年3月23日发生在江苏宜兴的一起撬窗入室,盗窃价值5000余元财物的案件现场遗留指纹同一。

  作为徐州铁路公安处连云港车站派出所指纹工作站的民警,自2013年以来,陈德胜便一直在和指纹打交道,利用指纹识别系统查档破案,攻坚克难,连续奋战,一步步成长为指纹破案工作的行家里手。

  尽心尽力 钻进去迎接挑战

  “那个时候,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回想起几年来指纹破案工作的艰苦历程,陈德胜依旧历历在目。

  2013年初,指纹工作站刚刚成立,工作细心、认真负责的陈德胜就被安排来到这个新的岗位。可是,利用指纹比对破案,不仅对陈德胜,就是在整个徐州铁路公安处也是个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一切都非常陌生。

  一枚小小的指纹只有一厘米大小,即使在电脑上放大,也不过巴掌大。从浩瀚的指纹库中比对、比中现场指纹,无异于大海捞针。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实则充满着较量,同样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指纹认定工作中,该从哪里下手,一系列挑战和困难摆在他的面前。

  不认输的他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破解一个个指纹的密码,找出一名名“失联”的犯罪嫌疑人,在这个岗位干出一番成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迅速掌握指纹知识和痕检等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他翻阅业务文件,查阅资料,认真学习《指纹学》《中国十指指纹分析法》等技术书籍,刻苦钻研指纹工作知识。有时,连吃饭、回家休息都带着指纹卡片和相关书刊,像着迷一样,逐渐打牢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积极走出去,主动向江苏省公安厅刑侦专家、连云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指纹专家”三级警长张双印请教,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学习,从而对指纹工作有了系统性的认识。

  至今,他还对第一次利用指纹比对破案的经历记忆犹新。2013年2月,陈德胜对发生在湖北省红安县的一起入室盗窃案件中的一枚协查指纹展开“攻击”。面对这枚残缺的指纹,他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通过电脑系统缩小范围,通过寻找相同的点、线等,在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辛苦工作后,终于将这枚指纹与公安部资料库中的一枚指纹认定统一。

  欣喜若狂的他面对取得的第一个成绩,兴奋的心砰砰直跳,也更给了他在指纹破案岗位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但他清楚,指纹破案工作看似神秘,实则枯燥乏味,要想做好,不仅需要过硬的业务技术,更需要探索创新、勇于拼搏、锲而不舍的精神。

  每天,他一进入房间,便静下心来,一头扎进奥妙的指纹世界,徜徉于浩瀚的海洋中。由于长时间坐着盯着屏幕,眼睛一看其他物体都存在很模糊的感觉,腰背经常会出现疼痛。慢慢地,在坚持中,陈德胜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陈德胜(中)与同事交流指纹工作相关知识

  专业专心 靠韧劲破解密码

  “指纹破案是一项标准高,要求严,注重细节的工作,需要非常认真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技术,出现一点点误判,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自己的工作,陈德胜非常明确和清楚努力的方向。

  工作中,他非常注意总结,积累经验,再运用到实践当中,逐渐摸索出“分区比对法”“串案手工比对法”“划区域比对法”等10种指纹比对的工作方法,包含现场指纹特征编辑和比对技战法两方面的核心内容,糅合正查、倒查、串查、查重等,形成一套全方位、多角度的指纹比对技战法,使自己的指纹比对破案技能逐步提高。

  2013年5月,安徽省发生一起故意杀人、强奸案。案件现场指纹仅有半枚,而且现场指纹变形严重,纹线模糊不清。当年8月,接到这个协查指纹后,陈德胜开始又一次冲锋和攻关。他采取从不同角度,按对特征的不同认识方式,一次一次、反反复复地复查该案,多次标注特征,适时调整指纹方向进行比对查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三天大量的查询工作后,2013年8月9日,终于发现家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肖某的样本指纹细节特征与现场遗留犯罪指纹相同。

  通过指纹比对破获大案命案,这是技术破案的最高境界,也是陈德胜的不懈追求。工作用心的他专门将上级下发的紧急协查指纹进行归纳整理,单独存放。这些指纹都是在各个案发省市几百万信息指纹库中反复比对查找,没有丝毫结果的。“面对这些疑难杂症,特别需要专心的态度,沉下来,一步一步地破解密码,揭开指纹的神秘面纱!”对此,陈德胜也是深有体会。

  2014年7月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发生一起恶性案件,一名犯罪嫌疑人持刀窜至居民家中,捅死一人,捅伤一人。陈德胜将自己关在屋内,对现场遗留指纹认真分析,通过电脑系统将范围缩小到50名嫌疑人,然后又对现场指纹分区域反复编辑,多次重复发送进行比对,再将单个区域或多个区域组合后,重新发送查询比对,最终发现候选指纹队列中第三位嫌疑人、家住连云港市东海县的李某十指指纹与现场指纹认定同一。

  细心细致 全身心追求极致

  指纹破案工作,非常单一枯燥,往往能让人产生孤独和寂寞。而陈德胜靠着负责的态度和不懈的追求一直沉浸其中,享受其中的苦与乐。

  长期工作中,他深切地认识到指纹信息采集数量及质量是指纹查档工作基础,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数据库进行指纹比对破案工作。工作中,他将如何捺印指纹、怎样识别指纹等经验方法毫无保留地与同事交流,有效地提升了全所民警对指纹的认识和查档比对技巧。面对民警解不开的疑惑和一些难以突破的工作,细心的他积极利用指纹比对,帮助打开一个个关口。

  2013年夏天,连云港站派出所民警在售票厅发现一名可疑男子,通过检查从其口袋中查获开锁工具一套。通过审查,民警发现这名男子是连云港本地口音,但户籍网上却没有其提供的户籍信息,使查缉工作一下子陷入停滞。

  获悉这一情况后,陈德胜试着用指纹信息打开局面。他耐心地通过指纹网上远程串查比对,最终确认这名男子是家住连云港市的蔡某,并经指纹正查比对,发现蔡某的指纹分别与连云港地区此前发生的4起盗窃案现场指纹同一。

  僵局打开了,豁然开朗的审查工作也让他和同事又一次认识到了指纹破案的威力。

  面对比中的一起起案件,陈德胜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看到了面对的压力。为了提高自己的指纹破案技能和综合素质,他经常在各种环境下,模拟各种场景提取完整、残缺的指纹,通过一次次试验来提升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他还将指纹比对与站车查堵相结合。白天,穿梭在客流中开展站车查缉工作,充分利用各类警务协作平台开展追逃查堵,对查获的各类违法嫌疑人、前科劣迹人员进行体、指纹采集工作。夜晚,仔细整理历年指纹卡及重复指纹的扫描、编号、入库、编辑特征、比对及核查工作,常常熬至深夜。

  付出汗水,收获硕果。2014年8月19日,在连云港站候车室执勤时,陈德胜发现一名青年男子神色慌张,形迹可疑,便上前对其进行盘查。经检查,从男子行李中发现2台笔记本电脑,但男子却说不清物品来处。随后,陈德胜将男子带至派出所进一步审查。在不断的攻心教育下,男子心理防线被攻破,交代了8月18日晚上入室盗窃2台笔记本电脑、1块女士手表、1套组合音响及现金等总价值一万余元的全过程。2014年9月11日,他一天时间比对确认相同案件6起。2016年12月27日,一天比对确认相同案件9起。

  据统计,仅自2103年以来,陈德胜共先后比对指纹20余万份,认定同一指纹175起,其中B级协查指纹18起、C级协查指纹80起,通过指纹查档查破管内案件77起,协助地方查破案件68起,查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00余名,其中协助抓获网上在逃人员90名,办理查堵案件30余起,查获各类管制刀具、假军残证等违法违禁物品1000余件。还先后三次荣获上海铁路公安局十大警务技术能手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4次,三次被评为公安处优秀公务员。

  “我只是一个指纹工作入门者,现场指纹伪特征的识别与排除、自动比对系统现场指纹干预技巧等很多东西都需要改进和提升!”对于未来的指纹破案工作,陈德胜一直在孜孜不倦求索的路上。

标签:
责编:张良琴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