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光阴里的徐州风情
2017-05-21 11:2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户部山下的早晨。

云龙湖健身走。

徐州面塑。

彭祖楼下面的彭祖养生浮雕。

人民舞台上演青春版梆子戏《红楼梦》。

  中国江苏网5月21日讯 位于黄河、大运河水路网和津浦、陇海铁路网十字交叉口的徐州,自新石器时代即是南北文化的交融之地。南方人当这里是北方,北方人当这里是南方,南北方文化在此汇集、融合,徐州是个重要的交融点。

  处于四方水陆孔道的徐州兼收了南北的文化,也积淀了刚与柔的品格。这里的戏曲,高亢又婉转;这里的工艺,粗犷中见细腻;这里的人们,即粗砺又细致。一切都看似那么的没道理,一切又都那么的顺理成章。

  苏轼说,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梁启超说,徐州莫不贱商贾,务稼穑,尊儒慕学,人颇劲悍轻剽。易中天说,徐州人“敢作敢为西楚重书剑,有情有义齐唱大风歌”。

  没有什么比鲜活于百姓间的民俗风情更能代表一个城市的生气。撷取一个个生活片断,于乡音民曲中,于柴米油盐间,于家长里短的日常琐碎、城市街头的矫健步履里,埋藏着令游子魂牵梦绕的乡愁。

  多彩非遗 大巧若拙的民间智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传说、音乐、舞蹈、戏剧、礼仪等等,是一个地方精神文化风貌的充分体现。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从2006年开始,历时三年,从各县、乡、镇普查出2722项,目前已有三批159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

  徐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保持了民间化、生活化、多样化的特征,又具有开阔、大气、灵动的文化特色:徐州剪纸风格淳朴、简洁大方、构图生动,粗犷中透着精巧,国家级传承人王桂英的剪纸艺术曾被艺术院校教授称为“东方毕加索”;徐州地方戏曲古朴舒雅、清丽秀美,又火爆激越、热烈泼辣,迄今已有5位徐州青年演员荣获国家戏曲最高奖梅花奖。徐州还是国家命名的“全国儿童画之乡”“全国农民画之乡”“全国武术之乡”。

  是什么造就了徐州如此丰富多彩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从事多年非遗工作的李亚娃女士说,以大运河畔的邳州为例,这里的历史受南北文化的影响,民间艺术融入了南方的元素,又有北方的粗犷,地处南北水陆交通要道的人们见多识广,热情包容,富有生活情趣,一种文化经常波及到方圆许多乡镇,村村都有行家里手。广泛的群众性是这个地区非物质文化能够活跃乡间和代代相传的重要因素。

  百态民生 埋藏心底的温情絮语

  每座城市都有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古街旧巷和名宅大院,深入其中,逡巡其间,一段难忘的集体记忆,几处定格的人文旧影,都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民生情态。

  北洋皖系名将徐树铮的长女徐樱上世纪初曾在徐州生活了9年,晚年回忆文章谈到了家乡徐州的许多旧俗往事:“奶奶教我唱的徐州童谣‘月老爷,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我心目中把爹爹同月老爷混合为一,所以歌词的下一半并没有进到我脑子里去。”文章中所提到的徐樱未记住的童谣,相信许多老徐州都能脱口而出。

  古老的户部山民居既有达官贵人的府邸又有平民百姓的陋居,曾经居住在此的人们都有着深深的户部山情结。万通老职工赵淑玲至今念念不忘的是少女时代在户部山走过的每一条青石板路、回眸间印在脑海里的深宅大院门上的铺首衔环及屋顶上的各种脊兽;四中退休教师牛庆泉回忆起炎夏里户部山居民手挟小板凳、舞着芭蕉扇找一处空地纳凉聊天的邻里和谐;在户部山萌生初恋并与心爱的人成功牵手的程国桢老人更是将户部山视为今生的缘分。

  老牌楼、博爱街、老南门桥外,都曾是市井生活的聚居地。市民叶子令回忆了他记忆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牌楼的生活:“牌楼市场的入口是家烟酒铺,店面虽不大,但因处于路口,又对着中山北路,所以人来人往,生意红火。一些拉平板车的人力车夫上了中山北路的陡坡后,往往进店要碗‘85’酒,就点花生米,在此歇歇脚”“上坡不远,是处热闹的场所,河岸及坡下,一些民间艺人在此圈地摆场,说书的、唱戏的,杂耍、说唱和变戏法的,个个拿出看家本事”。

  花样美食 滋味悠长的徐州味道

  徐州味道与兼容的城市性格相吻,各地美食都能在这里落地生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只要够味,徐州人通吃。若说哪种菜可以代表徐州?提起任何一样怕都有以偏概全之嫌。

  徐州美食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被本地厨行尊为“烹饪鼻祖”的彭祖生活在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时代,相传因献雉羹给尧帝而受封于大彭氏国(今徐州)。雉羹经过演进于现代徐州人的早餐文化里已成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由雉羹发展而来的马市街饣它汤被评为“中华名小吃”,每天早上天不亮就有市民排队购买。

  彭祖对徐州美食的贡献,还有各种羊肉的吃法,特别是入伏当日全城吃“伏羊”的热烈,直逼伏天里的气温,赤日炎炎红油耀目,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徐州人的彪悍和豪爽尽在这一刻。

  把子肉、丸子汤、地锅喝饼等美食有着朴素的平民色彩,带着深深的徐州烙印。如果再找一个这种风格的代表,非烙馍莫属。烙馍与北方煎饼、南方薄饼相仿,却又是徐州独有。作为大众主食,徐州人吃烙馍花样迭出:直接吃、泡着吃、卷着吃,卷的东西有白糖、麻酱、羊肉串、辣椒疙瘩、鸡蛋炒盐豆,最创意的是烙馍卷烙馍,即普通烙馍卷油炸烙馍。

  一方水土,一方味道,历数徐州美食,尽展城市风情。

  全民健身 古今绵延的城市活力

  徐州自古民风强健,四千年前的大彭氏国即有了彭祖气功;出土于徐州的汉画像石中举重、摔跤、狩猎、蹴鞠、武术的画面生动再现了汉代人的精神风采;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太极拳历史与徐州也有渊源。

  古城徐州拥有着令人骄傲的体育历史,运动基因在这片土地上衍衍不息。《庄子刻意》记载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被《彭城武林》编著者于学强认为是中华武术形态的最早雏形。《汉代体育》著者刘秉果、赵明奇认为,汉代的兵器击刺从军事练武走向了娱乐表演,反映出汉代民众积极进取的风貌。

  体育是彰显社会文明的窗口,从体育文化可以管窥一座城的精神和气度。在世界体育赛场上,徐州运动员群星闪耀,韩晓鹏、阎森等数十位世界冠军在国际赛场彰显着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拼搏精神。

  全民健身运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每当云龙湖畔华灯初上,慢跑、散步,广场舞、踢毽子,更有庞大的健步走团队迈着豪迈的步伐,参与者众。徐州基层全民健身设施覆盖延伸,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已初步形成,全市上下形成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身热潮。2017“徐马”的成功举办演绎了全民运动的精彩华章,体现了朝气蓬勃的城市精神。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