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工人变“创客” 淮海集团聚力创新降本增效
2017-05-09 15: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淮海集团员工在车辆生产车间作业 张宜明 摄

 

  中国江苏网5月9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张玮 孙春艳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更大程度的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小型车辆制造企业淮海控股集团来说,是富有现实意义的命题。在制造业“寒冬”中,以往的经验、做法已无法适应市场新变化,眼下,淮海宗申车辆的一万多名产业工人,聚力创新,争当“创客”,将创新发展融入企业基因,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员创新

  从行业层面看,淮海集团从事的小型车辆行业已经明显呈现出总量滞涨、成本上涨、产品细分、打价格战、竞争白热化的特点。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已经成为应对宏观经济新常态、行业发展低增长的必然选择,“降本增效”成了集团的创新命题。

  作为工艺质量科的一员,吴传玲成了工人“创客”中的佼佼者。在生产中她发现,新的车架改型后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计划无法保证的现状,工艺人员通过现场跟踪发现底盘架焊接工作量增大,焊接线节拍不均衡、存在等待浪费等问题。

  吴传玲提出,可以对现有的车架焊接工艺进行创新改善,设计制作多个部件焊接工装,将底盘架拆分成多个部件,由部件班人员单独组焊,取消底盘架组焊工装,减少一名底盘架焊接人员,并在车架组合工装上增加底盘架前支撑、横梁等定位装置,部件焊接好后直接在车架组焊工装上组合焊接。

  这一想法经多次讨论优化,成功的将焊接线生产效率提升60%,由原来每班不足45台提升到每班75台。

  淮海宗申集团创新办主任尹炜告诉记者,现在公司上下刮起了“创新风”,不仅在车辆制造工艺上,在传送、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涌现出大量有实效性的创意,仅在4月,创新办就收到了400多名工人的1000多项创新申报。

  重在机制

  “创新,首要是观念。面对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迷茫和困惑,淮海集团从转变企业家和各级管理干部的观念入手,每年拨出1000多万元,用于对各项创新技术进行专项奖励,先后十余次组织各类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或根据发展动态,请来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淮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安继文说,“创新,人才是主体。创新驱动的背后是人才驱动。这些年,淮海集团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全力以赴招才引智,目前,集聚各类人才3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近千人。”

  人才引进来,管理跟上来。今年三月,淮海车辆成立集团创新办公室,从制度上引领员工创新实践。

  “以前的创新是自下而上的,是各生产团队在有了新的主意以后往上报,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自上而下式,由公司统一命题,比如今年,提质降本增效就是我们的创新命题。各项创新工作围绕这一命题来展开。”尹炜介绍,在鼓励员工自发创新上,集团拿出了现实的考核办法。员工可以在技术研发、管理、环保、运输等多个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由考核小组进行统计打分,再将分数折合成创新奖金,以绩效的形式体现。

  改进无处不在,创新赢得未来。安继文表示“我们努力抓实创新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全员形成主动的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形成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实现物美价廉的经营管理能力,让创新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全面实现质量规模效益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升级,将淮海发展成为国际化的淮海、世界经营力的淮海。”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