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4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浅草碧绿,春在枝头,正是植树好时节。江苏睢宁张宋村村民朱冬在自家房前刚平整好的土地上新载下16株桃树,喜滋滋的告诉记者,“过几年桃树长成了,家门口就是桃花林,桃子吃不完的还能卖钱呢。”
早在一年前,睢宁县启动了“百村万树”五年计划,要在全县范围内种1000万株树。县政府和乡镇共同出资提供树种,并进行技术指导,改善睢宁生态环境,打造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截止4月19日,全县已新植树木590万株,成片林栽植面积达5万亩,仅在张宋村,就有百余位村民像朱冬一样,陆续种下了1万株红枫、榉树。
多元化种树治”恼人杨絮”
让睢宁下定决心进行“种树运动”的,是每年四五月纷飞的杨絮。县农委林业站站长卓凯介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生长周期短、防风固沙效果显著的杨树在睢宁广泛种植,达到“满眼皆是绿,种树全种杨”的地步。而杨树的普及也在一段时间内为老百姓带来实惠,“曾经有段时间,古黄河沿岸大大小小的木材加工厂几百家,也推动了县里的经济发展。”
随着杨树逐渐成熟,每年春季飘散的杨絮让睢宁人苦不堪言,漫天杨絮仿佛给大地盖了层棉被。56岁的赵明霞在县城做保洁,”杨絮多的时候,地上得铺5公分厚,风一吹还到处跑,没法扫干净。”
“最可怕的还是杨絮易燃,成堆的杨絮烧起来比汽油还厉害。”卓凯介绍,每年到飘杨絮的时候,林业、消防部门都如临大敌,只要一点火星,一亩地能在一分钟之内被全部点燃,人员一旦被困火海很难撤离。
杨絮之患,“防”只能治标,“换”才可医本。坚持“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生态化、香味化”选树原则,睢宁全县更新树种,因地制宜栽植银杏等景观效果佳、经济效益好的珍贵林木,见缝插绿。
见缝插绿提升乡镇“颜值”
古黄河两岸,古邳镇村民种下了无絮杨、核桃树、水杉。“以前,河道两边是废弃地或滩涂,被村民零散的拾种。现在,流经古邳的9公里河段被统一规划,种上观赏树,风景比以前好多了。”副镇长张强介绍,古邳作为历史文化名镇,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但环境问题一直是短板,“植树既能提升镇区环境,又能带动村民增收。镇里流转的土地,已形成了2800亩成片林,种植了28.9万株树木。”
距离古邳镇25公里的睢河街道,此时也是一番热闹的景象。“这树苗将来长成了,红红火火一大片,村庄就越来越有看头儿了,我也来搭把手!”环城路两侧,杜老汉正带领村民栽种绿化苗木。
林业站站长卓凯介绍,睢宁环城路贯穿睢河街道,是外地游客看睢宁的一张“名片”。往常道路两边的废地常被倾倒渣土,影响美观。“从去年11月起,街道在道路两侧种下大量的榉树、石楠,长成后色彩多样,提升了县城的整体风貌。”
根据睢宁县的规划,未来全县每个镇、街道、村庄都将拥有“微森林”,国道、省道、乡镇道路“移步易景”,一个全新的“生态睢宁”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生态增效建农民“绿色银行”
“百村万树”为睢宁带来绿色生态,也为农民建立了“绿色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睢宁县河道堤坡采伐后未植树的近5万亩,若收回这部分土地被整体规划栽植,可增种无絮杨200万株以上。待树木长成,可增加集体收入4亿元以上。
“我们和村民签订种绿协议,树苗统一采购、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最后统一分红。”双沟镇农林中心主任陈刚介绍,经过土地流转,该镇40万株新植树木由各作社分包,镇里还专门成立绿化养护公司进行统一指导、管护,“40万株树按出苗最低15万株来算,20元一棵,总收入要达到300万。扣去一部分村集体的管理。发展资金,其余的按比例分,百姓钱包鼓了是切实的实惠。”
“这种机制的最大好处,就是把农民与村集体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农民的土地入股栽上树后,其中有自己的一份,因此,保护树木特别上心。”陈刚说,近期种下的树木快的三年后就能长成,“到时候再来,看到的就不再是杨絮,肯定是郁郁葱葱的绿色睢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