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3日讯 “大家都来买,帮帮藕农!”3月中旬以来,一条爱心促销信息刷爆徐州人的朋友圈。铜山区房村镇60多万公斤莲藕滞销,急寻买家。在各方呼吁下,多家企业、单位和众多市民纷纷下单,为农户分忧。25日,当地滞销莲藕已售出三分之二。
“卖不了,要全烂地里头”
杨场村,一片200亩藕塘已经放干了水,藕农贺恒光站在地头,看着拖拉机上刚挖出来的新藕,难见笑容。“下月中下旬就该再种了,卖不了的要全烂地里头,最多再撑两个星期。”去年,他们家包下这片地,如今还剩20多亩的藕没出手。
滞销,成了贺恒光和众多藕农们的心病。“今年这么差的行情,头一次见。”房村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王君说,去年9月莲藕刚上市时,价格还在每公斤5块钱上下,随后藕价一路走低,不少农民不敢出手,期望能有所反弹,没想到如今每公斤1.6元也没人要。
“现在哪怕都卖出去了,每亩地少说也要亏一两千元。”贺恒光说,算上土地流转金、人工等成本,每公斤要3元左右才能保本。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藕,行情好时,一亩地赚上5000元不算难事,前些年也遇到不景气的时候,不过每亩顶多亏三四百元。
大户们抱着“少赔当赚”的想法,而对于小户们来说,有的已选择放弃。农户崔世真有不到5亩藕塘,目前还剩两亩地没挖。“不打算要了,挖出来还不够工钱。”如今,65岁的老崔专给大户挖藕,干一天赚140元。
众人伸援手解藕农燃眉之急
房村遇到的困境,也是全国莲藕市场疲软的缩影。前两年行情好,各地蜂拥而上,仅在房村临近的睢宁县就从1万余亩扩种到3.5万亩,那里至今仍有数千亩藕塘因为没人买,没有开挖。眼下,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帮着藕农们找销路。在杨场村的藕塘边,记者看到,镇里拉起横幅,把这里当做“爱心收购点”。前不久,房村向全社会发出“求助”,“爱心订单”纷至沓来。
收购点上,房村镇祥和莲藕合作社负责人张成想拉来一车2500公斤的莲藕。他和几位农户忙活起来,进行清理、过秤,每个塑料袋装上5公斤,每袋能卖10元。“这都是市里的好心人要的,回头会统一发走。”
在收购点进行对接的王君说,最近几天他的手机成了热线,不断接到订单,还有人帮他出主意。铜山的钢铁企业订购5000公斤、徐州市七里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免费提供摊位、热心市民汇总莲藕的各种吃法在微信上转发…… 铜山农商银行购买5万公斤莲藕,准备分发给客户,该行董事长骆新超说,他们还在银行的APP平台在线推销。
滞销倒逼当地调结构促转型
这次滞销让房村这个“莲藕镇”措手不及,也坚定了当地变革的决心。“今年靠大家帮忙,要是以后再这样,怎么办?”王君在和记者说到“爱心”之外,聊得最多的就是未来的发展。
就在记者采访时,几十位徐州“驴友”在一个主打玩乐的微信公众号策划下,自驾前来采摘。带着10岁儿子正在挖藕的市民陈华伟说,孩子从来没见过莲藕是怎么长出来的,让他长长见识,感受农民的辛苦,也能购买一些出把力。这次活动的反响不错,让王君很受启发,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体验营销,打开了新思路,镇里已准备在农家游方面发力。
房村镇紧邻故黄河水道,有着30多年种藕的历史,藕塘面积1.2万亩,素有“水路码头房村驿,千年古镇荷花香”的美誉。近年来,经过“黄河故道二次开发”改造,沿线已打造成观光带,具备了良好生态基础。王君说,目前镇里已规划建设核心区为1000亩的观光区,让荷花观赏、莲蓬和荷叶采摘融为一体,改变过去只是种藕、卖藕的单一局面。
本报记者 王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