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关键词
01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以实施高血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分级诊疗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基层社区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签约服务关系
02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
85%以上的县(市、区)建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03“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每个街道或3-5万人有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04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
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75%左右
05积极开设家庭病床
大力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近就便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
06医疗健康大数据工程
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
中国江苏网4月12日讯 昨日,《徐州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我市基本建成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框架,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实现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同时《规划》预期,我市2020年人均期望寿命将接近80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4%,居民体质合格率达93%以上。
解读一 “十三五”目标——居民体质合格率达93%以上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71岁,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成,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98%以上。
在这个基础上,《规划》提出,我市在今后的5年中,要继续深入推进“健康徐州”建设,进一步加快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框架,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实现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体目标是:
——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水平进一步改善。人均期望寿命接近80岁左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保持较好控制水平。
——“健康徐州”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4%以上,居民体质合格率达93%以上。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防控功能提升,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城乡,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公开透明,医疗卫生监管体系监管有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医疗卫生运行新机制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每千人床位数达到6张以上,其中社会办医每千常住人口床位不低于1.2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57人和3.14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不少于3.5名。
——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继续保持人口适度增长,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和家庭发展福利政策,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发生率,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趋向平衡。
解读二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稳定在80%
《规划》提出了十二项具体任务,概况为“深化一项改革、健全五大体系、提升六项工作水平”。
●关键词1 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以实施高血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分级诊疗改革为突破口,以签约服务为手段,大力推进基层社区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签约服务关系,构建分级诊疗制度,重点扶持社会资本举办群众需求大、供给不足的儿科、护理、精神、康复、医养结合和其他专业医疗服务机构以及特需医疗服务。
●关键词2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
85%以上的县(市、区)建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加强人群死因登记报告和肿瘤登记报告,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提高早诊早治率。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完善对癌症等患者的随访和康复指导。继续加大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力度,探索肿瘤防治分级联动一体化管理模式。到2020年,因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低于11%。
逐步整合风险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等数据,实现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与哨点医院HIS系统实时对接。
●关键词3 “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完善新建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建设,每个街道或3-5万人有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到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和社区综合健康管理,优先覆盖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协议签约率达60%以上,同时,全市妇幼健康机构按行政区域健全率达到98%以上,60%以上的县(市、涉农区)建成二级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4 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
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办法,扩大部分日间手术按病种付费试点,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75%左右。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关键词5 积极开设家庭病床
优化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拓展服务功能,落实优待政策,优化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深入开展老年病防治研究。建立老年人精神关爱组织。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积极参与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扶持和发展护理院和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大力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对日间照料机构以及居家老人的医疗服务支撑,积极开设家庭病床,就近就便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全面加强老年人康复服务。
依法加大大气、水、食品安全、污水和垃圾、职业病危害等治理力度。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全面推行公共场所控禁烟,从源头上控制健康危险因素。
支持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在特定时段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发展群众健身休闲项目,鼓励实行工间健身制度。开设运动康复机构或运动康复门诊。健全市、县、镇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推动发展养生、医疗健康旅游、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等产品,鼓励发展社会化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等服务。支持临床使用国产大型医用设备等医药产品。
健全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到2020年,全市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履盖全市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
●关键词6 医疗健康大数据工程
加强医院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业务协同、数据共享、集成高效的信息平台和医院临床、运营数据中心。到2020年,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基本达到四级及以上标准,达到五级的超过5家,力争有1家达到六级。
到2020年远程医疗服务履盖所有县(区、市)。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实施医疗健康大数据工程,推进网上预约、线上支付、在线随访、健康咨询和检查检验结果在线查询等服务。
支持开展以家庭医生制度为核心的“三个一”(即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工程建设,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将健康管理延伸覆盖到每个家庭。
解读三 重点工程构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1、卫生强基工程。完善城乡基层“15分钟健康服务圈”,90%的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达到省定标准。
2、智慧健康服务工程。构建全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及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医药综合管理、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血液管理、卫生应急管理、药品供应保障与使用管理、新农合、计划生育服务等信息化建设。
3、推进城乡居民契约服务,力争全市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0%以上。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
4、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工程。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北区股份制医院和市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二期工程建设、市儿童医院分院、市中医院分院、市口腔医院分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等建设。
5、妇幼健康服务工程。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以及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依据财力适时扩大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覆盖范围,提高妇女“两癌”早诊早治率。
6、健康扶贫工程。对符合条件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将符合条件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
■相关新闻
《徐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昨出炉
全市三级医院规划增加 4-6所
本报讯(记者 耿萌) 昨日,《徐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1%,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成为关注重点。
同时,到2020年,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68%,全市三级医院规划增加 4-6所。
全市三级医院规划增加 4-6所
随着徐州市的建设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三级医院规划设置增加 4-6所。我市将继续积极推进市级三级医院机构调整。重点加强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区医院建设,市中医院分院建设,继续支持北区股份制医院建设,仁慈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建设。鼓励支持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基本标准。
全市二级医院规划设置增加20-30所,其中综合医院不超过20%。各县(市)及铜山区政府重点办好1所县级综合医院和1所县级中医院;贾汪区政府重点办好区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内的医疗卫生核心作用和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坚作用;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乡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肿瘤、康复、传染病、精神心理疾病、口腔疾病、慢性病、妇女和儿童医疗服务等专科医院力量,形成基本覆盖居民所有主要健康问题的专科体系。各县(市)及铜山区、贾汪区区域内可以各设1所二级口腔医院、儿童医院,或通过加强二级医院口腔科、儿科建设来满足当地居民口腔、儿科医疗需求。
全市一级医院规划设置增加20-30所。2020年前,原则上政府不再新设一级医院。资源控制区不再新增一级医院,资源稳定区、资源发展区新增的一级医院主要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现有的一级医院及相应规模医院可以保留建制,也可以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达到2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以及生育政策调整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1%,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增长。
主城区设8-12个急救网络分站
为加强市急救医疗中心建设,主城区设8-12个急救网络分站,分布在市区东、西、南、北、中各个区域,急救网络分站可以依托现有二级以上医院建设或单独建设。各县(市)、铜山区和贾汪区各设1所急救站及若干分站,并不断加强建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院前急救需求。建立120调度指挥中心与医院急诊科的有线、无线通信,全省县级以上地区全部建立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并入全省网络,实现省、市、县三级急救医疗中心(站)联网运行。
在岗急诊专科医师率三级医院达到90%,二级医院达到70%。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具备规范的初步急诊能力达到70%以上,努力满足农村急诊服务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