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丰县向371个村(社区)全面派驻“第一书记”
2017-03-23 10:5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第一书记”到农户家中送上“连心卡”。 本报记者 骆耀明 摄

  中国江苏网3月23日讯 3月的丰县,新芽初绽。这个春天,丰县党员干部“大走访”的脚步更加密集。从“走村串户工作法”,到全面派驻“第一书记”,丰县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干部作风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县委县政府的大政决策中,增加了民情民意的权重。

  2月25日,丰县县委书记王克华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来到包挂的大沙河镇六座楼村进行走访调研,详细了解村民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就群众关心的果树栽培管理、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向村民征求意见建议,鼓励村民在果树更新、品牌创立、果品质量上下功夫,走农业合作社经营路子,做大做强果业品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模式。

  王克华书记关注的果业发展也是近几年来丰县果农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

  3月17日,丰县梁寨镇腰里王村新品苹果栽培示范园内,记者看到村民孟月侠、李淑华等人正在园内为果树剪枝。孟月侠说,示范园种的是从国外进口的新品种,不仅果品含糖量高,产量也比老品种增加一倍。“我们村果树品种的更新,多亏了上级领导干部的走访和呼吁。”

  梁寨镇是丰县苹果种植面积较大的镇。但近年来,由于果树老化,苹果产量低,且品质不好,卖不上好价钱,挫伤了部分果农果业发展的积极性。2013年起,梁寨镇在全县率先推行“走村串户工作法”,镇党委委员王峰来到腰里王村走访,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反馈到镇党委。镇党委决定为腰里王村及其他果树种植专业村更新果树品种。目前,全镇已有5000亩果树改种了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MT-337。

  事情并未到此结束。随着从梁寨镇发起的“走村串户工作法”在全县的推广,驻村干部走访发现,梁寨果农面临的问题,在大沙河、宋楼等果品大镇同样存在。2015年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更新果树品种。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更新果树达6万亩,其中采用国外新技术矮砧密植的MT-337就有2万亩,为丰县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与希望。

  从一个村到一个镇,再到全县,一条更新果树的“民意”,就在丰县干部“走村串户”的脚步中被逐级放大,最终上升为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惠泽更多百姓。

  记者了解到,早在省里部署“大走访、大落实”和徐州市部署“百千万”活动之前,丰县就已经在全县开展了以“一网”“一卡”“一记”“一车”为载体的 “四个一”走村串户工作法,即通过网联万户、卡系民心、日记民情、流动便民等便民举措,让干部在一线锻炼、感情在一线培养、问题在一线解决。全县选派党员干部742名,进驻371个村、社区,进行走村串户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切实回应民生诉求。

  统计显示,两年来,驻村干部共走访群众16万余户,为群众办实事达2600余件,协调帮扶资金(贷款)1.53亿元,调解化解矛盾纠纷1000人次。

  除果树更新政策外,丰县大病救助基金也是根据干部走访中反馈的民情诉求而建立的。干部们走访发现,群众因病致贫现象非常突出。经过随后的摸底调查,全县低收入人口有49%属于因病致贫。为此,去年10月丰县在徐州市率先将全县所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目前已救助4522人次,计1730.6万元。

  “我们的‘走村串户’,不同于普通的访贫问苦,也不仅仅满足于给群众修条路、建座桥,而是让驻村党员干部深度了解民生需求,收集一线民情信息,重点关注共性问题,并以此作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县委书记王克华说,目前全县已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环境综合治理等多项政策,是在走访中依据民情民愿而出台的。

  为贯彻省委“大走访、大落实”活动部署,今年初,丰县在“走村串户工作法”基础上,向全县371个村(社区)全面派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由2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345名科级干部组成,派驻时限为2017-2020年。与先前的‘走村串户工作法’相比,‘第一书记’制度更凸显大走访的长效机制和干部的责任意识。丰县要求第一书记在派驻村要做到“四个聚焦”,实现“十个一”,即:聚焦破解党建难题,协助选优一个好班子、建强一个好阵地、带出一支好队伍、健全一套好制度;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帮助理出一个好思路、制定一个脱贫计划、介绍一个好项目、结对一个建档立卡户、解决一个群众疑难问题;聚焦群众所思所盼,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集中的住房、教育、出行、看病等问题,用惠民实事让群众看到变化;聚焦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一批老大难矛盾问题,指导健全完善议事、决策等制度,倡导文明新风,遏制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发生。“第一书记”走访时随身携带民情日记本、走访调查问卷、帮扶“连心卡”和工作纪律提醒卡,常态化到任职村(社区)开展工作,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普遍走访,采取集中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重点开展“五必访五必问”,即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信访人必访;班子运行、村情民意、发展路子、群众疾苦、致富渠道必问,切实找准帮扶突破口和切入点。截至目前,第一书记走访家庭2万户,收集梳理意见建议1000余条。丰县大走访实现了三个全覆盖:一是被走访的农户企业全覆盖;二是县镇村三级所有党员干部参与走访全覆盖;三是群众的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全覆盖,大走访到村、到企、到户。

  “下去不下去,感觉确实大不一样。”丰县县委书记王克华说:“下去了,才知道群众生活存在困难的地方;下去了,才知道不少群众对我们的一些政策还不太了解;下去了,才知道党委政府为群众做好事,群众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原因是与群众交流不够,没有很好地听取群众的意见。”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曾鹏向记者讲述了他走访中的一个画面:在梁寨镇梁寨村一户残疾人家里,这位残疾人正躺在床上,蓬头垢面,胡子拉茬,他的老母亲在给他做饭。“像这样的人家,你给他几百块钱,都不如请志愿者定期给他理理发、洗洗澡管用。”曾鹏告诉记者,只有带着责任和担当走进百姓家里,才能摸清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走访面对面,干群心贴心。县里的领导到村里任“第一书记”让农村基层群众吃了定心丸。现在有了问题,可以直接向县里领导反映,避免了以往机关干部下村,问题提了一箩筐,最终解决的却很少,群众反映心声的“中梗阻”没有了。面对着走村入户的“第一书记”,丰县大沙河镇农民包同良道出了心里话:“这才是接地气真干事的好干部。”

  截至目前,“第一书记”已走访家庭2万余户,撰写民情日记万余篇,收集梳理群众意见、建议1000条,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重要参考。

  “我们根据党员干部走访反馈上来的问题,初步梳理形成了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创业富民、医疗养老、环境整治、民生改善等8大类。对此,我们从构建机制入手,推动各类问题加快解决。”县委副书记、县长娄海说。

  丰县强化“首问负责制”,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上,坚持急事急办、即知即改,对于一些群众反响强烈、长期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明确专项整治项目,下猛药、出重拳、用重典,解决一个、销号一个。丰县县委确定了今年“12358”战略目标,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湖西老区脱贫,今年丰县计划投资17.2亿元,实施177个帮扶项目,确保3.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10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

  盯住问题不放松,突出督查督办,确保了走访的成效,百姓们切身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变化。“你去走访,不光是察民情、暖民心,了解问题,还要帮民富、解民忧,解决问题,如果光走访不解决问题,时间一长,老百姓可能就不理你了。”负责全县大走访督查工作的一位同志对记者说。春节过后,让全县群众感触最深的是县委县政府对农村环境的彻底整治,水清了,路通了,村庄干净了。

  为建立大走访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丰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了“民情大数据库”,目前收集的民情资料已初步和智慧丰县平台对接。丰县县委书记王克华告诉记者,“第一书记”如果单兵作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很有限,但他可以起到民情信息员的作用,把走访到问题的输入大数据平台,全县各职能部门对涉及自己职能的数据进行归纳统计,作为工作开展的依据,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更能体现民情、顺应民意,就能集全县之力,解决民生难题。

  大走访很好,会不会是一阵风?对群众这种担心,丰县县委书记王克华说,干部两脚泥,群众理顺气。大走访是省委、市委的部署,也是县委工作的常态,当干部就要应该经常下去走一走,接地气、解民忧、帮民富,和群众建立感情。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