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21日讯 “老人走失日益成为显性问题,与我国的养老问题息息相关。”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之前发布了《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国家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巡视员、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
一份数据表明,早在2015年年初,我市60岁以上老人统计就显示达到173.5万,其中空巢独居老人约占50%,失智老人约占40%。徐州110报警服务台发布的2016年大数据显示,去年他们共计帮助近两千名走失老人找家人。
相关人士表示,从多个数据中可以分析出,对于走失老人的现象,应该引起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关注。
●案例
1年帮20多位老人找家
除了每天对道路交通的管理,鼓楼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王明海这些年在一线执勤时最大的感受,则是社会救助越来越多。其中尤以帮助走失老人为主。
3月18日上午,正在中山堂附近巡逻的王警官发现一位老人一直盯着他看。考虑到是不是老人有什么困难,于是王警官就主动走上前去,老人看到民警过来,于是就主动开口说话了,“警察同志,我迷路了。”
经过简单了解,王警官发现这位老人来自安徽,春节后随儿子来到徐州生活。已经72岁的他,一直在农村生活,因此来到城市后很少出门。
当天早晨,老人的儿子上班后,实在在家呆着无聊的老人,于是就下楼准备到附近的农贸市场买点菜,给儿子做晚饭用。由于只去过一次市场,所以老人就完全凭着记忆寻找,但走着走着就发现迷路了。
“走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到,我就知道迷路了。”老人告诉王警官,他来到中山堂附近正发愁怎么办时,看到有警察在附近,却又不知怎么求助,就一直盯着王警官看。
在得知详细情况后,王警官首先向110指挥中心通报了这一警情。同时开始让老人仔细回忆儿子家附近有无明显的建筑。不过,老人始终没有提供出有价值的线索。眼看到了中午,王警官只好先将老人安顿到岗亭,并帮助他购买了盒饭。
在中午1点多,指挥中心反馈老人的儿子拨打了报警电话。原来,老人的儿子向家中打电话,迟迟没有人接听。担心父亲有意外的他,赶紧从单位回家,结果发现父亲不在家中,在附近找了好久后决定报警求助。
最终,老人的儿子赶到岗亭将父亲接走。
这只是王警官救助若干个走失老人中的一位。他曾经不完全统计过,在2016年,包括接到110指令、主动来岗亭或巡逻路上碰到的类似走失老人,共计有20多位。这些老人,都平安找到了家人。
在为老人寻找家人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让民警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王警官曾帮助过一位屡次走失的老人找家人,在最近一次老人走失后,老人的子女甚至一度不愿前来岗亭接走老人。
原来这位老人患有记忆障碍,家人也对他屡次出走的行为无法容忍。所以在接到民警电话后,老人的儿子并没有立刻前来。这让民警们很是无语。最终,民警找到老人的孙子,由其孙子出面将老人接回。
据了解,2016年,徐州110报警服务台共接报帮助寻找走失儿童和老人3818人,其中有近两千名为走失老人。
●调查
老人走失屡见不鲜
其实,寻人启事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它经常会出现在微信朋友圈。除了走失儿童,走失老人的寻找信息更是成为朋友圈中大家转发的重点。
对老人走失现象颇为关注的二级心理咨询师刘艳,在梳理近期朋友圈中转发的老人走失信息中注意到,其中多数老人是记忆力存在障碍,“这部分老人往往是家庭照顾的一个弱势,家人警惕性不高,因此经常会导致老人们走失。”
在分析这一原因时,刘艳直言,之所以记忆障碍的老人在走失老人中占比较高,除了客观原因外,最重要的就是亲属对失智症不够了解,“往往觉得就是老人年纪大了,老糊涂了。”
根据一份数据显示,2015年年初的调查表明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73.5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7%,其中空巢独居老人约占50%,失智老人约占40%。也就说,失智老人走失的现象或将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
“不过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公共部门对老人走失形成基本的“条件反射”,跨部门联动的应急搜寻机制仍很匮乏。”刘艳表示,目前对于老人走失的寻找,还是单纯依靠家人的朋友圈求助以及报警。
对于记忆障碍的老人,刘艳明确表示,阿尔茨海默症原本就是不可逆的,病情稳定就是进步,身体机能退化慢了,也保障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只有人们用平常心看待失智症,才会懂得用适当的方式护理患病的亲人。”
在当前针对走失老人还未形成良好的社会反应机制情况下,刘艳呼吁大家都可加入到寻人的志愿者中来,“毕竟每个人都有父母,父母都会有老去的一天,现在参与的不仅是为别人,而是为将来的自己。”
●应对
“黄手环”为走失老人“定位”
针对老人走失的情况,我市老龄办曾在2015年推出过“黄手环”行动。
据了解,佩戴了“黄手环”的老人在遇到了迷路、走失或者突发疾病、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的时候,只要身边的社会爱心人士扫描老年人手上佩戴的黄手环上的二维码,或者拨打12349服务热线,即可第一时间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并且实施救助。
根据当时相关报道显示,老年人如果想要拿到“黄手环”,首先应拿身份证到所属社区领取申请表,60岁到74周岁的老人需携带门诊病历;然后现场填写申请表、审核;符合条件的社区工作人员将在25个工作日内发放黄手环。
不过,这款“黄手环”当时并不具备定位功能,如果亲属和老人有远程监护的需求,可以依托12349服务平台,为老年人量身定做。
昨日,市老龄办在回应此事时表示,“黄手环”行动仍在继续进行中,而且目前的“黄手环”已经升级到第二代。据介绍,第二代“黄手环”功能更加丰富。子女可以下载相关APP到手机,实时显示父母的健康和行走信息。
“如果父母血压升高,APP就会提醒。”市老龄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尤为重要的是,新一代“黄手环”有更为精准的定位功能,随时可以关注到父母的准确位置。
据介绍,自2015年以来,我市共有1.8万名老人领到了“黄手环”。而从所掌握的我市老人数据来看,“黄手环”的推广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支招
家人平时要保存老人高清近照
每个家庭遇到有老人走失的情况,肯定都会全家总动员四处寻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一些有备无患的准备。
“在老人身上制作信息卡,像名片一样,留有家庭住址、儿女的电话即可,或者在老人经常穿的外衣上缝制信息卡。” 王明海警官建议信息卡可以制作成防水的那种,挂在家门钥匙或者老人习惯性携带的物品上,这样可以客观帮助老人携带信息卡。
另外,还可以给老人配备手机,简单小款即可,易于携带,里面要保证有充足的金额。王警官介绍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子女要尽可能陪同老人外出,或者给老人雇个护工照看着。
一般情况下,家属发现老人走丢了,应第一时间报警并通过网络发布“寻人启事”。这种方式通常会收到很温暖的效果。因此,家人在平时要保存老人的高清近照。万一走失,可以用来发布寻人启事或提供给警方。
“如果老人患有慢性疾病,最好让他们出门随身携带药品。”心理咨询师刘艳表示,不要因为害怕走失,就限制老人的人身自由,如果他们想出门就陪着他们一起走走。想要防止老人走失,家庭成员要更多地去关爱老年人,关心他们的生活。
文/记者 黄亚
●链接
其他城市如何防老人走失
老人走失,这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帮助走失老人回家?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开始尝试。
配备1万个防走失手环
2015年9月份,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2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规定逐步为失智老年人配备防走失手环。次年1月7日,北京市召开民政工作会议,提出年内将为全市有需求的失智老年人配备1万个防走失手环。
佩戴GPS定位装置
上海民政部门已经在虹口区探索失智老人佩戴GPS定位装置的试点。据介绍,老人戴上这一装置后,如果离家超过一定范围,装置将主动给老人的子女发送短信提醒。一旦发现老人走失,子女可以靠GPS进行定位。
开通95950免费呼叫系统
天津开通了95950免费呼叫系统。老人或家属填写登记表后,相关工作人员就会把老人的详细资料输入到网络系统,由承办单位发给老人一个爱心救助牌,牌上写着救助电话及老人的编码。老人或热心群众只要拨打电话报出编码后,就会获得相关信息。
引入“关爱通”监护系统
南京警方引入了“关爱通”监护系统,可以随时定位走失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这些人,其中老人使用的“关爱通”监护系统价格在4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