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6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徐公轩)记者近日获悉,去年以来,徐州市公安局共破获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与侵犯知识产权类等案件38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8名,捣毁各类窝点、黑工厂100余个,涉案价值达5亿元,公安部挂牌督办的两起制假售假案件全部告破。 近年来,徐州市公安局扎实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工作,通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不断夯实打假工作基础,有力保障了民生安全和企业发展。徐州市局专门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先后十余次牵头召开动员会、调度会、现场会、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工作重心和策略,指导全市专项工作开展。
紧盯大要案件 保持高压态势
专项行动中,徐州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认真研究当前假冒伪劣犯罪新特点新规律,将斗争锋芒直指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假犯罪,以打开路、以打促防。
去年8月,徐州警方会同安徽临泉、河南郑州、山东菏泽等地公安机关,对前期掌控的多个制售假润滑油犯罪窝点和涉嫌人员实施统一收网抓捕行动。捣毁生产、销售仓储窝点共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其中刑拘7人),缴获假冒一汽等品牌润滑油1000余箱,润滑油成品、半成品、包材等60余万件,查封厂房设备5处,扣押封装机10台,涉案价值6500余万元。
去年1月,徐州警方接群众举报称,某建筑工地的某品牌防水卷材是伪劣产品,民警随即展开多日缜密侦查。在取样送检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后,警方主动出击,一举捣毁位于沛县鹿楼镇宋安村的两处生产伪劣防水卷材的黑工厂,抓获以吴某某、吴某某等为首的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团伙10人,现场查获伪劣防水卷材1000余卷,涉案金额1200余万元。经查,自2011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等资质的情况下,在沛县鹿楼镇宋安村开办的两个黑工厂内,组织30余名工人生产假冒伪劣防水卷材,销售至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共计4省17市。李某等人购进这些伪劣防水卷材后,与施工监理内外勾结伪造产品合格的假象,后销售给工地、装饰城。
密切协作配合 提升打击效能
据统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徐州公安机关与有关行政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清查打击行动共79次。行动中,通过情报信息共享和互换,先后接受移交案件线索47条。徐州警方与烟草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当前卷烟打假工作特点,不断加强信息共享、线索转递,实现卷烟打假工作无缝对接。同时,在司法协作方面,加强与检察院、法院机关的沟通协调,积极邀请提前介入,联合督办大要案件,努力破解执法难题。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下打击制售假违法犯罪面临的新形势,徐州公安机关坚持传统与现代、网上与网下、技术与人力相结合的情报模式,深入分析规律特点,针对网上制假售假活动越发频繁的现状,鼓励受害群众踊跃举报线索,建立同步上案协作配合机制,严厉打击了网上制假售假违法犯罪。
去年9月2日,警方接群众举报,有人在微信、QQ朋友圈和相册内发布销售高仿卷烟信息,后依法对该案立案侦查,先后在山西、广东、河北、黑龙江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李某等21人。该案共涉及山东、浙江、北京以及我省在内的17省、市,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范能力
徐州公安机关在强力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集中曝光典型案件,以案释法,增强企业和知识产权权利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不法侵害能力。去年5月,徐州市公安局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商务局、工商局、文广新局等十余家单位,开展了“防范风险、护航发展”为主题的广场宣传活动。
此外,徐州警方还通过走访辖区内重点企业,及时掌握辖区内知识产权案件特点以及企业经营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发放知识产权保护防范意见书,从防范的角度增强企业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效预防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