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20年花数十万元收藏香皂用品
2017-03-10 14:5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10日讯 收藏烟盒、糖纸、门票等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你听说过收藏香皂、香皂盒的吗?昨日,市民张先生致电本报热线称,他在逛户部山时发现有人展示从民国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皂、香皂包装盒(纸)、肥皂盛器等,觉得很稀奇,他说这是他第一次看见这么多、这么老的香皂、香皂盒。

  百岁高龄的香皂包装

  在张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那间展示香皂用品的工作室。刚走进去就看到墙上挂着几幅海报,海报上的女子都身着旗袍、妆容精致、眼神摄魄,旁边还印有“香皂”的繁体字样,泛黄的纸张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正当记者惊叹时,一位胖乎乎的男子上前说这些都是他的藏品。他叫刘永,今年44岁,在收藏圈里已经有20年的经验,香皂用品属于他钟爱的一种收藏门类。

  在刘先生工作室的一侧,整齐摆放着许多美丽的包装盒,走近它们能闻到淡淡的香味,仔细一看,这些带有岁月痕迹的包装盒几乎都是纸制品,上面大多印有身着旗袍的美女图案,文字也多为繁体字,甚至还有外文,但“香皂”二字均清晰可辨。据刘先生介绍,这些都是他收藏的香皂包装盒,年份基本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有的已是百岁高龄,大部分都是“耄耋老人”。

  刘先生指着一个印有三位美女头像的香皂盒说:“这是‘三美’,你看她们像谁?”见记者猜不出,他揭晓答案说:“是宋氏三姐妹,当然未必真是她们当的模特,但是是以她们的造型来设计的包装盒。”另外,民国时期的明星蝴蝶、戏曲大家梅兰芳等形象也都被用在了香皂盒上。刘先生说,这类带有名人、明星造型的香皂盒收藏价值比较高。

  在这些香皂纸制包装盒展示区中,还有几十块香皂实物,它们基本上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生产的,少说也年过花甲了。“这些只是一部分,场地有限,我只能展出这么点儿。我收藏的香皂包装盒和香皂基本是从清末民国时期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先生说。

  香皂是寻常日用的消耗品,为什么会保存这么久呢?刘先生说,其实香皂在过去是非常珍贵的,有些人家可能只在结婚时才能拥有两块,所以一直珍藏不舍得用,直到香皂的主人过世后,家人收拾遗物时才被发现。

  “情侣”香皂盒是婚庆文化发展的见证

  在两个展示柜台上,整整齐齐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香皂盛器,质地有木器、紫砂、塑料、铜铁锡金属类和白色陶瓷等,其中一对五彩鸳鸯造型的盛器很是显眼。“别看这对鸳鸯盛器是塑料质地的,它们可是把香皂盒融入婚庆文化的典型代表。”据刘先生介绍,在清朝末年,香皂属于非常稀有的物品,只有大户人家才能见到和使用。那时候,有钱的大户人家要嫁女儿会用两块香皂作为陪嫁,这种文化习俗到了民国时期,在上海、北京、天津这样的大都市中开始盛行起来,而真正普及到寻常百姓人家时,则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由于是陪嫁物品,所以这样的盛器都会成对出现,相当于是那个时代的“情侣香皂盒”。

  在金属香皂盛器和包装盒藏品中,也有不少这类婚庆文化题材。由于西方文化在国内的传播,香皂盛器不再局限于用鸳鸯、石榴等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来表达对新人婚姻和美、多子多福的祝福,而是印上身着西服婚纱的新人,并取名伉俪香皂,直白地把祝福、婚庆用途彰显在一个香皂包装盒上。

  刘永先生收藏的陶瓷质地香皂盛器上,大多有花卉、人物、石榴、吉祥纹饰、福囍等字样,工艺上主要是青花、粉彩、贴花等。在这些陶瓷盛器中,一件象牙白的香皂盒没有和它们拼“颜值”,而是靠匠人们精巧的技艺,用镂空工艺让今人读懂他们当年的巧手慧心。“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是咱们国家出口的香皂盒。”刘先生说。

  在陶瓷盛器的一角,几块木质的器物显得格外朴实与厚重,它们身上有反刻的肥皂字样,刘先生说这些是肥皂制作模具。

  香皂盒是战火纷飞岁月的记录

  在金属香皂盛器和包装盒中,一个没有任何彩绘装饰,看上去平淡无奇的物件却让刘先生觉得格外珍贵。只见他用两手轻轻一掰,这个只有烟盒大小的香皂盒立刻打开了“门”,这种特殊的开合方式令人惊叹,然而珍贵的原因却不在此。“这是当年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刘先生说,“从这么一个小小的香皂盒就能看出,香皂也是军需品,也是日军侵华的罪证。”

  刘先生还拿出一套1988年的香皂套装,那是某省对参加越南自卫反击战将士们的慰问品,里面的香皂、牙刷等物都是崭新的。据他介绍,这是他在北京时遇到的,套装的所有人是一位老兵,今年得有60多岁了吧。像这样的藏品是很少见的,因为很多士兵都会在当年就使用,而这位老兵则作为一种荣誉一直珍藏。

  香皂收藏在国内很冷门

  提起迷上香皂盒子,刘永说:“有一天早晨,我用香皂洗脸,忽然就想到肥皂、香皂是我们每天洗脸、洗手、洗衣服都要用的,这么常见的东西是不是也值得收藏一下呢?”随后,他仔细了解发现,虽然国人在很早以前就用皂角来清洁,但是肥皂和香皂却是个舶来品,这也是很多老徐州人还叫香皂为洋碱、洋皂的缘故。清末民国初期,实业救国盛行,民族工业开始崛起,香皂渐渐从洋货变成了国货,提振了国人的志气。到了抗战时期,小小香皂还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军需品。对这些香皂历史的研究,更让刘永先生对收藏香皂用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越来越不舍得放弃这一门类的收藏了。

  当然收藏也算是一种投资,单纯喜好而不考虑投资前景也不现实。刘先生说,在国外有发烧友收藏香皂,主要是按品牌、按形状收藏。而在国内收藏圈里,香皂收藏属于一个冷门,像他这样多系列收藏香皂用品可谓独一无二。“是冷门就值得投入。”刘先生说,在收藏领域,越是冷门的藏品门类越容易出类拔萃,获得暴利。

  虽然冷门藏品的升值爆发力大,但是在实际收藏时却会遇到藏品难寻的境况。据刘先生说,他妻子起初对收藏这个门类不赞成,毕竟需要成本投资。他说,为了能够获得好的藏品,他常常会天南海北地跑,个中辛苦他和妻子最清楚。而且为了把好的藏品纳入门下,他经常要花上大价钱,还出现过把妻子给他还房贷的钱用来买藏品的事。正是因为他对收藏的喜爱、执着和慧眼独具,他的妻子渐渐支持他收藏香皂用品了。“不过我的女儿不喜欢。”刘先生说,“她从小就见我弄这些,早就习以为常了,而且为了收藏一件东西成天东奔西走的,非常辛苦。况且很多藏品虽然看着漂亮,但其实收来时都脏兮兮的,所以她不愿意接班我能理解。”

  以藏养藏 让自己的爱好持久

  谈到投资收藏香皂用品,刘永说,他大概有3000多件香皂文化的藏品,范围从香皂、香皂到香皂包装盒(纸),从香皂盛器到香皂购买券,从制皂工艺书籍到制皂模具,从香皂宣传海报到香皂经销处的招牌,几乎囊括了与香皂文化有关的所有系列。他说,虽然一件藏品可能只是几十、几百元,最贵的香皂宣传海报也不过几千元,这在收藏界并不算什么大数目,但东西多了,可就不算是个小数目了,他算了算,为了这些香皂及其相关藏品,他共花了二三十万元。

  对于众多的香皂文化藏品,究竟哪些值得人们投资呢?刘永先生说,有明确标注年份的是值得收藏的,因为这些是能够让人们直面那个时代的。另外,纪念版香皂及其制品也是很好的藏品,比如建国十周年的纪念版、越南自卫反击战胜利纪念版等。第三种值得收藏的是名人及其相关的香皂用品。从年代上来讲,刘先生说,清末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的藏品都是比较值得关注的。

  这么多数量的藏品该如何保存才能尽可能维持其原样呢?刘永介绍说,像海报、包装盒(纸)等纸制品需要避光保存,陶瓷质地的香皂盛器只要小心存放,避免碰碎,一般是很好保存的。像铜铁锡这类金属质地的香皂盒则要避免受潮,但因为时间的流逝,锈蚀是不可避免的。“在众多藏品中,最难保存的要数香皂了。”他说,“温度稍微高一些,香皂就会变形,这会让它们失去原有的魅力。所以我一般都把它们放在阴凉不见光的地方,如果到了夏天,还要把它们放进冰箱。”另外,这些香皂还不能碰撞,一旦碰撞也会影响形状的完整。

  面对这么多的藏品,刘永并没有出手,而是按照收藏圈里比较常见的做法以藏养藏,“我喜欢它们,不光是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要用它们,而是它们这样寻常的物件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它们能见证历史。”说起未来对香皂用品收藏的设想,刘永说:“我一边在丰富藏品,一边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希望将来能够开一个香皂藏品博物馆。”

  文/记者 周桓星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