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8日讯 在网上预约出租车、网上订购机票、火车票、网上挂医院专家号、网上购物、抢红包、网上缴水、电、煤气费、微信视频聊天……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你有没有教会父母使用智能手机中的各项查询、支付及社交软件?别小看这一举动:也许你教会了他们,他们的幸福度会明显提高。
日前,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程度显著提高,以QQ和微信为主的社交网络重构了老年人的社会生活。
数据报告
老人使用网络多对生活更满意
日前,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首次发布了《生活在此处——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经常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程度显著较高。在生活满意度十分制量表中,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高满意度(8分及以上),约占74.1%,比仅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呈现高满意度的比例高出15个百分点,也高于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呈现高满意度的比例。
报告指出,社交网络对于改善离婚和丧偶老年人主观福利的作用明显。不使用社交网络的丧偶、离异老年人更易呈现中度或重度的孤独状态,平均比例约占65%以上;而使用社交网络的丧偶和离异老年人多呈现轻度孤独状态,平均比例在50%以上。
报告显示,社交网络具有较强的情感赋能作用,促进代际交流增加、家庭关系更加紧密。35.2%的老年人认为在使用微信或QQ等社交网络之后他们与子女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24.8%的中年人认为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
典型案例
丧偶老人网上建“歌友群”
今年68岁的王阿姨老伴去世一年多了。王阿姨的儿子在徐州一家网络公司上班,平时工作忙,每个月能回来一两次看王阿姨。为了打发过剩的时间,王阿姨报了老年大学的合唱班,还经常和朋友或老年大学的同学出去旅游。“老姐姐,你刚才发的那是什么地方,这么漂亮。”记者采访的时候,王阿姨正用视频和她的一位唱友聊天。手机里的那位阿姨又把周围的景物拍了一圈,然后摄像头对准自己,告诉王阿姨,“这是在江西的一有餐馆里,这里的WIFI是免费的。我昨天刚去了三清山,山里太漂亮了,就是网不太好,今天上午我们才从山里出来,这不,一遇到有网的地方就把照片都发到朋友圈了……”两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甚是开心。结束聊天后,王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了,使用最广泛的功能就是群聊、语音、视频聊天和朋友圈功能。而自己的社交网络圈子,主要都是家里的亲戚、以前的老同学,还有现在合唱团里的老姐妹。
和普通电话相比,王阿姨觉得能互相看得到的视频通话拉近了自己和亲戚、朋友的距离。她告诉记者,“我们家有些东北的亲戚,由于两地离的远,以前都是家里遇到婚丧嫁娶时才能见面,逢年过节时才通个电话,现在好了,所有的亲戚还有徐州这边的亲戚都在儿子建的‘千里一家亲'微信群里,我和东北的几个堂妹天天早也视频,晚也聊天。不说别的,就是今年春节在群里抢红包我都抢了一百多元,都是孩子们发着玩的。感觉真好。”
王阿姨自己还建立了一个“歌友群”,“就像你们年轻人的朋友圈一样,我们老年人也有自己的圈子,我们经常在群里聊些家长里短,我们每周都约好两个下午去KTV练歌,当然有时候我们几个老姐妹还会相约出去吃饭、旅游,这些大都是直接通过微信群来组织的。”
退休后他迷上运动软件,每天能走2万多步
家住徐州市东区的吴先生从徐州某机关单位退休后,就说自己闲不下来,总要为别人做点什么才好,现在他在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服务队做义工,经常帮助社区里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每到逢年过节时,他还经常自掏腰包搞些小活动,联络邻里之间的感情。而智能手机对于他来说,是离不开的必备工具。
退休后,吴先生首先在微信里建了一个邻居群,把小区里的业主都拉进群里,小区里的大事、小事,他都会发在群里面,让大家一起说道说道。如果想搞什么活动,他也是在群里发布活动信息、活动细节、注意事项等,然后让大家积极报名参与。最后,活动结束后,他还会把活动时拍的照片以及最后的结果分享在群里。今年春节前,为了给社区里面一位突然摔倒的贫困老人看病,吴先生在群发动邻居们为老人捐款,仅仅一周的时间,就募集到5000多元善款送到老人手中。
另外,吴先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运动。年龄大了,不能做太剧烈的运动,吴先生就坚持天天走步,每天都能走到20000步以上,雷打不动。“我每天所走的步数都能在微信运动里公布出来,我在群里的排名总是数一数二的,每天都能得到十几个赞呢。”说这些话时,吴先生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幸福。”
65岁李阿姨热衷做相册
在老伴眼中,李阿姨成了“拍照狂人”。“一天到晚制作相册,见啥拍啥,拍好了就用手机制作成相册,然后通过微信发给在北京工作的女儿。”老伴说,“光是家里养的那只猫,她就前前后后做了十几套相册。还有家里种的花、她做的菜、她新买的衣服等等,她都要拍上几张照片,做成相册。就连出去散个步、遛个弯,她也要把沿途看到的东西、景色拍上几张照片,回家做成相册。”
对于老伴的说法,李阿姨只是在一旁笑,她告诉记者,“自从学会了手机拍照、制作相册,她才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就比如说做一道菜吧,从买菜、清洗、切菜、炒菜、装盘……每一个环节用照片拍出来都是那么的美,做成相册后发给亲戚朋友,让她更有成就感。不仅如此,她发现为了让照片更美观,她每做一件事都开始注意细节、追求完美了,这也让她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与此同时,也让她在做事情的时候心情愉悦,内心充实,很有幸福感。”
李阿姨说,自从女儿去北京工作后,她和老伴心里总感到空落落的,现在每天做一些相册发给女儿,能够得
■记者观察
和子女经常互动的老人上网比较多
记者发现,对于智能手机,无论是会用不会用,大部分老人都相当感兴趣。有老人说:“为了不落伍,更为了能了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感觉一家人时刻在一起。”“不用智能机,感觉跟子女都没什么共同语言了,过年了,他们一个个拿着手机抢红包。”
报告显示,从家庭关系和构成来看,青年人自然是社交网络使用的先行者,他们对自己的老年父母呈现出一种“带路人”效应。比较有意思的是,经常和子女有互动的老年人更可能上网,包括帮子女照看家、做家务、照看孙子孙女,平时帮子女做事情的老年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于不帮子女做事情的老年人。无疑,子女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都在影响着老年人,他们接入互联网,要和子女联系,就有动力去学习使用,或者和子女住在一起,也有一些接入互联网的设施条件,多方面的因素提高了老年人上网的可能性。
说起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老人们普遍反映,一是记性不好、眼神不好;二是胆子小,怕弄坏。目前,许多社区或街道等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前段时间,彭城晚报就报道过荣景社区幸福圈积极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公益活动,开办了老年人智能手机兴趣班。社区请来了不少对智能手机非常“在行”的志愿者们,分别教授了社区的“大龄学生”们如何连接使用WIFI、蜂窝移动数据,如何下载并使用手机软件等。
■提醒
老人玩手机要提高自制力和识别虚假信息
就老人玩手机这个问题,医生提醒,老人玩手机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视力模糊、眼睛干涩、影响生物钟、慢性劳损等问题,建议老人玩手机要经常变换体位,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玩手机约半小时后,需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颈椎、肩手、腰部肌肉都需要放松一下,眼睛望远或者闭目,至少休息10分钟。不管老人还是年轻人,玩手机的时间都不要过长,高血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尤应谨记。
除了上网时间要控制,不少受访老人发现,网上经常乱传一些虚假信息,甚至有居心叵测的人利用网络对老人设局诈骗,因此老年人上网时还要提高对信息的鉴别能力,以防上当受骗。《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约1/4被调查者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遭遇电信诈骗的达五成。给老人买智能手机后,尤其要注意的是通过手机支付时该注意什么问题,不要随意在手机上下载安装软件、大额支付时最好不要用移动支付,不要随便扫码,安装手机杀毒软件等。?
文/ 记者 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