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下邳东城遗址初判为两汉时期
2017-02-13 14:2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2月13日讯  下邳古城的二期发掘将其文化层位延伸至宋代早期,发掘出土瓦当、青釉瓷碟、韩瓶、铜剪刀、钱币、铜构件、青花瓷碗等器物48件……

  当今中国四大古镇,广东佛山镇,起源于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江西景德镇,因陶瓷出名,缘于1600年前;湖北汉口镇,有居民时间为540年;河南朱仙镇,千年前因岳飞和李自成的两个古战场而得以扬名。但是与徐州的下邳古城相比,他们似乎都黯然失色了,无论是经济、军事、地理、文化、名人……下邳古城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5年3月,由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和睢宁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经过细致勘探,确定下邳古城正是位于今天的睢宁县古邳镇半山村境内,考古队了解了古城城墙的走势和下邳古城的范围,并在城内位置进行首次发掘。2016年9月,下邳古城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工作也正式开始,主要工作是下邳古城遗址周边遗迹的调查和下邳古城遗址二期的考古发掘。其中,下邳古城遗址周边遗迹调查范围涵盖了黄河故道古邳段北侧大部分地区、姚集镇双孤堆古墓葬周边区域,以及下邳古城东城的探寻。日前,睢宁下邳古城二期考古发掘工作报告出炉,指出睢宁下邳古城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将文化层位延伸至宋代早期,发掘出土瓦当、青釉瓷碟、韩瓶、铜剪刀、钱币、花砖、铜构件、青花瓷碗等不同类型和不同质地的器物48件,下邳古城东城遗址初步判断为距今2000年前的两汉时期的城墙。

  那么,是什么发现让考古学家们判定出下邳古城东城遗址是两汉时期的城墙?经历了2000年历史演变的下邳古城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记者采访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马永强队长。

  东城遗址初步判断为两汉时期城墙

  据马队长介绍,下邳古城,位于今天的睢宁县古邳镇半山村境内。下邳古城二期考古调查和发掘将文化层位延伸至宋代早期,扩大了下邳古城遗址的时空范围,为寻找更早期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来龙去脉提供了资料。在对下邳古城周边遗址调查勘探中,考古队对古城遗址西半戈山、西北巨山、南侧的黄河故道周边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勘探,在巨山山腰发现宋元时期大型房址一处,在巨山南侧发现宋元明时期遗址一处。

  为什么把下邳古城东城遗址初步判断为两汉时期的城墙呢?此次调查把下邳古城的东城城址作为重中之重,考古人员在古邳崔瓦村附近调查时,根据周围的地理环境分析和钻探调查,发现1处长约800米、宽约2.3-8米的夯土带。夯土为五花土,土质较硬,土色黄褐色,包含有红、灰陶残片、炭粒零星,少量砂砾。夯土层两侧是淤土层,土质松软,土色黄褐色。外侧深至2米以下是青淤泥,土质松软,较粘,内含植物根系,少量贝壳。

  马队长说,我国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用夯土方法修筑城墙。夯土造屋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生土建筑在中国产生于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代就有成熟的夯土技术,到汉代民居建筑使用夯土墙的更多。而明清时代的城墙大都是在夯土之外包裹墙砖,据考古专家初步推测,下邳古城东城遗迹有可能是两汉时期的城墙。对于这是否是两汉时期的城墙或防河大堤,待进一步勘探、调查确认。

  此外,在城内遗迹遗存的发掘与清理中,发现其下文化堆积层较丰富,分别存在宋、元、明、清代的房址。此次发掘出土了不同类型和不同质地的器物48件,有宋代铜剪刀、铜构件等;元代黄釉瓷碗、青釉瓷碗;明代兽面瓦当、黄胎绿釉瓷盆、青釉瓷碟、瓦檐、花砖等。极大地丰富了下邳古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为研究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下邳古城东城曾遭曹操引沂水灌城

  据史料记载,在下邳古城东侧还有一城,两城相距约1000米。嘉靖《重修邳州志》,附图中就标明了明下邳城东侧有一古城,这座古城也应该为下邳古城,时代较早。《重修邳州志》卷三记载:下邳城去州东二里,曹操攻吕布引沂水灌城即此城。据正史《三国志》所载,“建安三年(199年)曹操征吕布,吕布退守下邳城,曹操攻之不下欲退军,荀攸、郭嘉劝曹操急攻吕布,曹操听其计,于是引沂河、泗河之水灌城,下邳城溃,生擒吕布。”

  吕布吊死白门楼的故事,在这里更是家喻户晓。据唐《元和郡国志》载,下邳“城有三重,大城周十二里半,曹操擒吕布于白门楼,即大城之门也”。晋时富豪石崇用全白玉重砌白门楼,并亲书“白门楼”三字。此后下邳虽经多次变迁,但白门楼独存,直至清康熙年间徐州大地震,楼台才下陷而坍塌。1981年,当地政府在原址不远处建了一座“白门楼”水闸。

  据马队长介绍,此城有三大城,中城乃吕布所筑,小城是石崇所筑。可见,下邳古城有东西两座古城,且东城早于西城。东晋戴祚《宋武北征记》记载:下邳城凡三重,大城周十二里半,其南门曰白门;中城周四里,吕布所筑;又有小城周二里许。城西又有一小城周三百四十步,相传皆石崇所筑(西晋时期)。戴祚是东晋时期小说家,由此可知东晋时期下邳城就已有两座。这两城的时代应该为东晋以前,同时西城的时代应该更早一点。因为他在叙述的时候用了“相传”二字,说明西城存在已久。

  现今所调查、勘探、试掘之下邳西城为金—明清时期。但由于该城与文献所载之西城位置相近,仅时代不相符。通过勘探发现金—明清下邳城城墙下为淤积土,这只能解释为戴祚所言之西城压于金—明清下邳古城之下。如此,下邳古城西城至少应该有两座,下邳古城至少有三座:一座在东,两座居西,两座早期的城址时代最迟为东晋时期,且东晋西城压于金—明清下邳古城西城之下。

  宋朝铜剪刀 功能和形状接近现代剪刀

  在城中北部土台,有一处相对较高的地方,考古队挖出了一段探沟。考古队在试掘时发现其下文化堆积层较丰富,分别存在宋、元、明、清代的房址。由于地下水位的原因,现清理深度约3.1米,下仍有大面积的青砖铺地,应该为房址堆积,时代为宋代。在该处的发掘中共发现房址6座、道路1条、灰沟2条、灰坑12个。该处为生活聚集区,文化堆积丰富,遗物遗存较多,共出土金、铜、铁、骨、瓷、陶质等各类器物76件。

  据马队长介绍,现在此处探沟清理深度至3.20米,时代为宋代,新清理出房址1座,道路1条。出土有骨簪、白釉瓷碗(残)、铜镜(残)、铜钱、铜构件等各类器物。记者在此处探沟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个铜剪刀,此剪刀长10厘米、宽8厘米,小头大把,它的功能和形状已经很接近我们现代人用的剪刀了。在此处探沟出土的一件隋唐莲花纹瓦当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考古专家马永强队长介绍,瓦当俗称瓦头,是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这块瓦当距今1400余年,红黄色陶质,边缘宽平,内圆饰浮雕八瓣莲花纹,莲瓣尖锐,莲瓣之间有凸起的界墙,其做工也非常精美。

  探沟出土明代的建筑构件、青釉瓷碟

  考古队员在前城里村东侧的一处农田中开挖了一条正南北向布方的探沟,此探沟长16米、宽4米,该探沟的发掘主要是为了掌握该区域的地下文化堆积情况。据马队长介绍,此处探沟已发现了一处明清房址,说明此区域是建筑区。结合东、西两侧的试掘情况,判断该处应为明清时期行政机构建筑。截至目前,考古队已将此探方清理完毕,清理出道路1条、房基1处、灰坑3个。出土有明代的建筑构件、青釉瓷碟、陶瓷残件等。考古人员分析认为,探沟里出现的“青砖路”是铺在下邳城墙上的,和下邳古城相比,时代较晚,可能属于元明时期。

  出土明代黄胎绿釉瓷盆、兽面瓦当

  在8号探沟南约200米的地方,考古队员还开挖了一处探方,此次发掘主要是为了掌握该区域的地下文化堆积情况及勘探时发现的东西、南北向两条砖铺路。经试掘发现了几座明清房址,说明该区域是建筑区,但青砖平铺的道路还未发现,待进一步发掘确认。该区域出土有明代黄胎绿釉瓷盆、兽面瓦当,陶、瓷残片。

  南门滩发掘出青花瓷碗

  南门滩发掘区域位于城南中心位置,共发掘5个探方,发掘面积400平方米。主要为了揭示城门的完整形制,了解城门、城墙形制、修筑方法。经初步发掘,发现南门城墙的堆积修筑方法:主要以晚期堆土和城门、城墙倒塌砖土混合堆积为主。城墙、城门从南向北依次堆积、夯筑而成,且夯土较杂,其间夹杂大量砖块。出土器物有建筑构件、铜钱、陶、青花瓷碗、瓷残件。

  历史上下邳总共12次筑城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下邳总共经历了12次筑城,每一次都彻底翻修,每一次都富丽堂皇。在战国后期,下邳同黄河中下游一样,进入了农业兴盛期。汉朝、三国两晋、唐朝时期,下邳的丝绸、冶铁兵器等许多手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南北客旅不断,人满为患。明初、清初,下邳城繁华到极致,作坊林立,商贩云集。有酱园、槽坊、糖坊、碾坊、染坊、织坊、铁器、锡器、蜡活、银器、制鞋、缝纫、茶食、油坊、砖瓦窖……商贸达到了最辉煌时期,成为苏北、皖北、鲁南、豫南之经济中心地。

  下邳城苍桑了千年,承载着时间的磨合,曾五代为都城、十七次封为国,数不清多少次为郡、州、县治所。曾管辖十七城(县),南达今安徽定远、东到今江苏涟水,古之政治中心地,无与伦比。

  然而,就在三百多年前,即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农历6月17日的夜晚,山东郯城县发生8.5级强烈地震,由莒县、郯城方向波及而来,给下邳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当时的下邳屋舍坍塌殆尽,死伤无数,城楼城墙夷为平地、部分地陷……同时,地震使黄河大堤产生了裂缝或管涌,当年的7月12日,黄河从邳州花山坝(下邳城西十余里)决口,无情的黄河水吞没了震后残破的州城,下邳城一片汪洋,城陷于水,百姓逃生十之一二,皆葬于水下城底,自此,下邳城完全沉没。河水长年不涸,下邳古城成为湖荡。古城重建无望,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县治被迁治于洪福山前新建,这也是邳州市邳城镇的由来。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