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西晋贵族墓主的那些事:合葬墓里“男左女右”
2017-01-24 16:2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几乎每位墓主的头部都出现了作为武器构件的青铜弩机

M8挡土墙上的青砖刻铭

M1为盝顶双后室墓

M1后室门楣“借”用汉画像石

  “男左女右”,合葬墓里有讲究

  中国江苏网1月24日讯 煎药庙西晋墓地考古发掘负责人、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马永强介绍,经过勘探调查,这处墓地位于一块东西向大致呈椭圆形的高地之下,高地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平均高出地表约2.5米。在清理高地泥土时,曾发现少量明清遗迹。

  高地下共发现土坑砖室墓9座,分别被命名1至9号墓(M1至M9),最初被挖掘机扒开券顶的那座被命名为2号墓。这9座墓葬大致呈南北两排,南侧一排自西向东分别为1至5号,北侧一排自西向东为6至9号。这些墓葬的共同点是,全部为南北走向,北侧都带有斜坡墓道,墓室内青砖铺地,保存较好,形制结构完整,均由墓道、前室、耳室、单后室或并列后室组成,前室平面都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后室平面都是南北走向的长方形。墓葬的砖室外用石灰包裹,内壁粉有石灰层,有的前室内壁还在石灰层上绘有象征柱、梁、斗拱等建筑构件的影作。

  由于9座墓葬埋葬墓主人的后室形式类似,考古专家根据前室顶部建筑形制不同,分成了盝顶(四面坡加平顶)和券顶(四角向上砌券成弧形)两种类型。其中,前室为盝顶的墓葬有三座“后室是放置墓棺的地方,正常情况下一间后室埋葬一位墓主人,双后室或三后室的墓葬都属于合葬墓,9座墓葬的后室数量有多有少。

  通过骨骼判断出的墓主性别,再结合清理出土的器物规格,可以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马永强介绍说,比如单后室的墓葬,出土器物往往比较精美、等级高一些,也意味着墓主人的身份要更高一些;在双后室墓中,如果从墓室往外看,西侧也就是左侧的墓主人都是男性,东侧(右侧)的墓主人则是女性,既体现出传统礼仪文化中“左为上”的观念,也对应了生活中很多“男左女右”的民俗;在三后室墓中,中间后室的墓主人都是男性,两侧的东、西后室墓主则是女性,这也是古代一夫多妻的反映。

  合葬墓是古代墓葬的常见形式,诗经中《王风·大车》有“死则同穴”的诗句,说明春秋战国时代已有合葬,反映了人们生前为夫妻,死后仍做夫妻的观念。马永强介绍说,双后室或三后室的合葬墓室通常是一次建成的,但男女墓主人一般不会同时而亡,当一方死亡下葬时,就需要空出左或右的后室,以待日后另一方死后合葬。不过,三后室的M2有些例外,这座墓的三个后室中,东侧和中间两个后室的形制相同,长度、高度尺寸都相同,两个后室的后部都是用长方形铺砖从东到西整体封堵。而西侧后室顶部较高,后部封堵使用契形青砖。同时,前室券顶中西部有再次扩建拼接痕迹。考古专家据此判断,M2西侧的后室是最后补筑的。

  汉画像石,西晋墓中为何出现?

  汉画像石,顾名思义就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也是徐州地区汉代考古的特色发现。在煎药庙西晋墓地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在多座墓葬中也发现了汉画像石,这是什么情况?

  在清理M1时,考古队员发现墓门用石板封堵,东墓道由上下两块石板封堵,上部封石为一阴刻龙纹画像石。甬道与前室之间的门楣为一块反铺的阴刻汉画像石,刻画面向下,上面雕刻内容为车马出行图。这座墓葬的双后室门楣为一块阴刻画像石,刻画面向下,内容为双龙穿环和神兽画像石。在清理M4时,东耳室门楣则是一块残存一半的画像石,上面雕刻有龙首图案。考古专家表示,这些画像石从内容风格和雕刻工艺来看,都属于汉代,出现在西晋墓葬中,应该属于再利用。“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以往发掘中也曾经遇到过后世借用前世墓葬材料,修建自己墓葬的情况,考古上这属于正常现象。”马永强介绍说,这种现象还有更夸张的,就是直接借用别人墓室埋葬,有点“鸠占鹊巢”的意思。

  煎药庙西晋墓地除了“借”来的汉画像石,也有自己专属定制的画像石,M9就是这种情况。双后室墓M9修建的十分规整,甬道、后室门楣石板打磨的也特别细致。两个后室的门柱位置,分别立着雕有伏羲、女娲、神兽、瑞鸟等画像图案的石柱。马永强认为,M9后室门柱使用的画像石,尺寸比例非常合适,与整座墓室融为一体,应该是为这座墓葬专门设计雕刻的。

  西晋美女,不爱红装爱武装?

  考古专家在判断墓主性别时,除了通过骨骼进行判断外,有时也会根据随葬器物加以佐证。比如,女性墓葬通常会出土金银珠钗首饰、黛版等物品,而男性墓主通常会出土剑、矛等武器。不过,煎药庙西晋墓地考古发掘过程中,无论男女,几乎每位墓主的头部都出现了作为武器构件的青铜弩机,难道当时的女性们不爱红装爱武装?事实并非如此。

  这种现象,之前曾有观点认为西晋是一个比较战乱动荡的时代,女性也需要拿起武器。不过,随着一年多的考古发掘,这批墓葬的历史信息渐渐清晰起来。徐州博物馆名誉馆长李银德介绍说,汉代徐州地区就常有在棺材上放一张弓的习惯,睢宁巨山汉墓的棺盖板上曾发现过雕刻上去的弓的图案,安徽汉代六安王墓保存完好的棺上也放有武器,这其实是一种用武器来镇墓辟邪的丧葬风俗。汉代到西晋,这种风俗或许是有延续的。煎药庙西晋墓地的陪葬品中有弩机,应该是入葬时在棺上放置了弓弩,棺板腐烂后弩机就落在了墓主头部附近,所以,这些弩机应该是当时用来镇墓辟邪的习俗。

  青砖刻铭,指向神秘墓主人

  文字是考古发掘中,最有信息价值的发现。在煎药庙西晋墓地发掘清理过程中,M8墓门上方挡土墙中的一块青砖的侧面,有“下邳国县建忠里谋显伯仲伯孝伯”的阴文刻铭,这些简单的文字是墓葬群发现的唯一文字信息,把墓主人的归属指向了西晋“下邳国”。

  说到下邳国,这个名字历史上有三个时期存在过,都是作为分封侯国出现。根据资料,东汉时期的下邳国从公元72年到185年,存在了114年,首任下邳王是东汉明帝刘庄的第六子刘衍;三国时期魏于公元222年置下邳国,存在不到3年,唯一一任下邳王是曹操的儿子、鲁阳公曹宇;西晋政权建立后,公元280年置下邳国,直至历经三代,公元311年下邳国被前赵石勒灭亡,首任下邳王是三国名士司马懿之弟司马孚的第五子司马晃。

  考古专家马永强介绍,下邳处于沂水与泗水交汇处,历史上曾英雄辈出,古文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封地就是下邳;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藏匿于此,得黄石公传授兵法;刘备、曹操、吕布曾力争下邳,吕布就在此地被杀;韩信被封楚王时,国都就在下邳;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曾在此担任下邳太守,成为实力派人物……公元265年,西晋政权建立后司马晃被封为下邳王。

  “墓主人究竟是谁,目前还无法判断,但考古发掘出土器物都属于西晋时期风格,尽管西晋在历史上只是一个存在51年的朝代。青砖刻铭上的文字指向,墓主人和西晋时期的下邳国可能存在一定关系。”马永强表示。

  意义重大:海丝文化、波斯文化与胡人文化交汇融合

  1月12日举行的煎药庙西晋贵族墓地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南京博物院、洛阳考古研究所、徐州博物馆等十多位考古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徐州地区作为连接鲁南、苏南的中间过渡地带,煎药庙西晋墓地的发现弥补了该地域西晋考古的空白,使鲁南、苏南的西晋时期考古建立了地域上的联系。

  新河煎药庙西晋墓地作为全国唯一没有被盗掘过的西晋贵族墓地,历史信息极为完整丰富。由于煎药庙西晋墓地保存完整,随葬品摆放位置与墓葬的关系清晰,对西晋时期丧葬制度与埋藏制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来自太平洋或印度洋的鹦鹉螺杯,以及来自西亚萨珊波斯的玻璃碗,表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在1700年前就已经辐射到徐州地区;同时,南方青瓷与北方酱釉瓷器的共出反映了西晋时期南方青瓷的北传,以及以南北商品的流转为代表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煎药庙西晋贵族墓地的考古发掘,是江苏西晋考古、乃至中国西晋考古史上的一个特别重大的收获,弥补了西晋考古中丧葬制度与埋藏制度研究资料的空白,对西晋下邳国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