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指尖上的非遗体验 无锡扬名街道芦东社区这场青少年活动独具特色
2025-07-17 23: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扬名街道芦东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内,青竹特有的清冽气息沁润心田,一场名为“彩虹传薪火 匠心颂党恩”的竹编艺术体验活动在此温情启幕。来自社区的二十余名青少年汇聚一堂,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指尖上的红色传承之旅。一方方小小竹编相框,成为承载厚重历史与青春热忱的独特载体。

活动伊始,老师向孩子们娓娓道来竹编这门古老技艺的千年渊源,从选材、破竹、劈篾到刮篾、染色,每一步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对自然的敬畏。她特别强调:“竹子虚心有节,坚韧向上,恰似我们民族历经风雨却生生不息的精神脊梁。”这番话语,为即将开始的编织赋予了更深沉的文化意涵与情感基调。

随后进入实践环节。孩子们屏息凝神,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学习竹篾的压、挑、穿、插等核心技法。细长柔韧的篾条,如灵动的丝线,在稚嫩却无比专注的指间翻飞起舞。经纬交错间,宏伟的天安门城楼轮廓初显,每一根梁柱的编织都倾注着对祖国心脏的崇敬;鲜艳的五星红旗逐渐成型,经纬之间仿佛跳动着赤诚的脉搏;更有象征革命征途的“长征”主题作品,通过篾条高低起伏的巧妙设计,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信念如山的壮阔史诗。孩子们沉浸其中,指尖的每一次挑动,都是与历史的一次无声对话。

活动现场,一位率先完成“长征”主题竹编相框的青少年李同学,久久驻足在同伴精心制作的“天安门”作品前。他眼中闪烁着光芒,由衷赞叹:“真没想到,这些细细的竹篾,经过双手的创造,能变成这么有力量的天安门!感觉这小小的相框里,装着的不仅是我们学到的技艺,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对祖国大大的热爱。以前觉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大人反映心声的地方,今天在这里编竹编、听故事,感觉它也是我们青少年了解国家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温暖家园!” 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许多参与者的心声,也让芦东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功能得到了生动延展——它不仅是民意上传下达的枢纽,更化身为浸润红色文化、传承非遗技艺的双重育人课堂。

活动尾声,老师拿起一件件凝聚着孩子们心血的作品,深情点评道:“看到孩子们能将‘匠心’融入对党、对祖国的深情,把对历史的敬意编织进这方寸竹篾之中,我深感欣慰。这不仅是在传授一门手艺,更是在他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的种子。”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让“代表联系群众”的内涵更加丰富,特别是为青少年搭建了触摸历史脉络、感受传统魅力的桥梁,真正实现了薪火相传、润物无声。”

标签:
责编:袁涛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