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无锡市滨湖区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聚焦中心任务。新年伊始,滨湖区河埒街道社工心理赋能站正式启用,作为河埒“社工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社区工作者提供缓解压力、调整心态的线下赋能,也为河埒街道在无锡市率先探索社区社工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赋能的工作路径提供了实践场域。
谈到社工的心理健康,既是社区得以持续发展的有效助力,更是推进社会工作事业全面推进及深化的牢固基石。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河埒街道一线社工们都在经历着内心的巨大考验。由于疫情发展和小区封闭管理,给社工带来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压力,部分社工因工作需要,还要接触中高风险地区返锡的人群,在家庭照顾上有很多愧疚感。为了能让他们在繁忙的社区事务之下快速缓解压力情绪,街道社会事业办携手“万家惠家庭发展服务中心”共同实施了滨湖区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心“河”湾社区社工心理增能计划》,集结了社会工作行业专家、心理行业专家社会慈善资源,面向街道的79名一线社工开展了为期1年的心理支持工作。
一年来,项目围绕社工的心理需求,通过调研分析、10次一对一个案帮扶、11次减压团辅和专题培训,有效实现社工个体的减压赋能,提升社工自我调整情绪和平衡关系的能力,同时帮助社工群体掌握沟通、危机处理、关系协调等技能。这为街道建立社工心理赋能站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疫情的发生,对于大众都是应激源。在应激源的刺激下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都是正常状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晓云分析,“社工们持续坚守在服务岗位上,承担着多种角色转换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作为普通人都会有焦躁情绪,然后用反向思维来看待,坚信自己能够解决好,自己付出的努力就是值得的,守好社区安全的红线,在平凡岗位就是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情绪上的焦虑和失落终于有地方可以释放,感觉精神上有了积极的支持和引导!”社工占美和说,“社工心理赋能站的服务能很好地贴近我们实际的工作需要,也可以通过心理援助热线倾诉感受,寻求帮助。”
在所有人群当中最特殊的群体,也是更加需要及时给予心理呵护的,是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街道社会事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社工心理赋能站的建设,能让社工掌握科学的心理评估工具,学会分析问题的缘由,积极整合身边资源,不仅解决眼前的难题,还能为今后更好地处理工作问题,在平衡家庭关系上提供帮助。街道也将发挥“社工站”的枢纽作用,为社工们建立多方联动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源源不断的援助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