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司法局以持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目标,深化“法治滨湖”建设,聚焦建强专业化普法队伍、延伸信息化普法渠道、树牢特色化普法品牌,全力推动“八五”普法起好步、开好局。
普法队伍专业多元
加强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等普法责任单位的联动,聘请47名法律专家组成滨湖区“八五”普法讲师团。在全区成立了由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村居法律顾问队伍,全力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为群众讲法律、讲政策,化解矛盾纠纷。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政法部门中选聘优秀干警,组成法治副校长队伍,配齐配强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课程教学水平。
在全区村(社区)干部、妇联执委、人民调解员、村(居)民小组长、退役军人等骨干中遴选“法律明白人”,建成义务宣传员队伍,通过集中轮训、系统培训,共培育“法律明白人”480人,实现78个(村)社区、479个网格全覆盖。同时辅以千余名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普法志愿者队伍,作为“主力军”,活跃在基层普法第一线。
宣传渠道全面立体
着力推行“数字+法治”宣传,充分利用“报、网、端、微、屏”等平台,以无限媒介传播,开展“八五”普法主题公益广告“百屏展播”等活动,宪法月期间,在11家主流媒体发布刊播宪法宣传新闻11条、宪法公益广告4部,利用230余块移动显示屏、户外电子屏等展播宪法公益广告49部,覆盖全区群众近60万人。针对参与现场普法难的人群,运用三微一端等线上平台,开展线上学习宣传,推动全社会广学践行,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延伸到基层末端。同时将《普法百草园》与“法润滨湖”进行栏目整合,键入普法情景剧,坚持推送包括政策法规解读、案例分析、热点剖析等法治宣传信息,每月不少于十次,实现普法服务供给与群众法治需求的无缝对接,打造24小时实时在线的智慧普法体系,从而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活动的覆盖面,加快法治宣传资源的更新频率,推动法治宣传服务的智能优化。
法治文化特色鲜明
明确“深化滨湖特色法治文化”工作目标,创新打造“湖湾”“河畔”“公园”等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点,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城乡全覆盖。联合区法学会、美术家协会、作家协会等各类文化文艺类社会组织,深挖滨湖本地优秀传统和特色文化资源,将法治元素植入吴歌、锡绣等滨湖特色民间文化元素,融入历史街巷、名人故居等场所,嵌入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活动,赋予滨湖传统文化符号新的时代精神、时代色彩。
充分利用“三下乡”活动,在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汇演、法治书画展览、法治图书阅读、法治微电影联播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着力推动法治文化向面上拓展、向基层深入,努力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
同时着力打造“一村一品”法治文化特色阵地,将村(社区)的诗歌、剪纸等特色文化与法治文化培育相结合,进一步丰富村级特色法治元素种类、增强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密度,使法治文化、法治理念更加贴近生活、深入人心。(邓力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