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嶂峰下倚民居,大渎河里白鹭飞。最是江南好风景,太湖湾畔一柴泉。倘若坐着飞机鸟瞰无锡马山太湖,你将看到一座依山傍湖的村庄,这里白墙红瓦、绿树掩映、碧水环绕、村美民富,这就是刚刚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的滨湖区马山街道群丰社区柴泉苑。
自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以来,滨湖区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围绕农业、旅游、文创三大产业做好文章,积极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架构,大力培育发展餐饮、民宿、采摘、休闲旅游等农村新型业态,发挥“特”的优势、提升“品”的质量,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经济格局,使产品的经济、文化、服务、消费等功能有机地融为一体,不断延伸内涵,拓展外延。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促进农特产品“红起来”
群丰社区东依冠嶂山,西临龙眼泉,南濒西太湖,北靠秦履山,为农特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滨湖区大力打造群丰社区农产品品牌,形成了马山杨梅、翠冠梨、“太湖翠竹”茶叶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500多亩休闲采摘园既能让游客感受摘果之乐、体验田园生活,又能进一步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促进特色田园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动力。
文化赋能,塑造特色,推动传统美食“火起来”
年关将至,柴泉苑家家户户又飘出了阵阵酒糟和团子的香气。马山地区具有家酿米酒的悠久历史,柴泉苑也不例外。自家酿的原生态米酒不仅回味悠长,别具口感,还饱含了浓浓的乡情,是在外的马山小囡魂牵梦萦的乡愁。新年前后,家家户户设宴庆祝,淳朴厚道的乡人们吃着自己做的团子,饮着自家酿的米酒,人间烟火中弥漫着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这种原生态米酒、团子也吸引了众多外乡人购买,远销常州、无锡市区等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马山的甜蜜味道。
高屋建瓴,务实规划,助力民宿发展“热起来”
民宿的健康有序发展,不仅契合了现代人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寻味乡愁的美好追求,还能够持续促进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滨湖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系统规划、统筹推进,聘请专业设计单位科学规划民宿建设布局,高标准建设民宿配套设施,重点打造柴泉苑村“一轴、五节点、一带”工程建设,以整治村庄环境充分满足游客远观风景、近享闲适的诉求,将民宿融入乡村整体环境,实现与当地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今后,滨湖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将继续为民宿发展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推动民宿向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民宿+”产业模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广大游客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走实共同富裕之路。
特色产业妙笔绘,乡村振兴入画来。滨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坚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紧扣差异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思路,谱写新时期“农”字特色文章,全力构建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一体的发展格局,为滨湖高品质美丽湖湾区建设夯实“农”字基础,使特色田园乡村各具特色,各美其美,乡愁永驻。(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