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以“研讨赋能量 项目促成长”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课堂研讨活动。
课堂展示初成效
围绕“玩美24节气”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是蠡园中心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耐心打磨,我校周丽君、王沁怡两位老师就各自参与的节气进行项目化课堂展示。
周丽君老师以“冬至”节气为项目化学习内容,以五年级学生为学习对象,结合语文执教入项探索课《家乡的味道——校园“冬至”年夜饭特辑》。周老师以冬至节气知识作为学习支架,学生在阅读、整理、分类的过程中学习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对说明文撰写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说明文中需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借助泡泡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课后时间搜集相关资料信息掌握从不同角度介绍事物的能力。课堂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提升、文章撰写的能力得到锻炼。
王沁怡老师以“大寒”节气为探究背景,以了解小动物过冬为主要内容,结合科学执教知识建构课《我给喜鹊来筑巢》。王老师以“为什么我们搭的鸟巢没有吸引喜鹊来安家?”这个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工程师的工作,体会工程设计与制作。在课上,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对鹊巢内部结构进行设计与改进,还体验了有趣的筑巢过程,课堂氛围活跃。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精美的鹊巢,在制作中反省,在反省中锻炼技能,经历设计、制作、改进、测试等一系列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喜鹊的筑巢智慧。通过融合典型的学科特征,深入开展项目化学习,课堂教学展现出新的研究方向。
专家研讨赋能量
在研讨环节中,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专家对两位老师在项目化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夏雪梅博士指出,项目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方式维持学生的探究兴趣与能力,巧妙利用可借鉴或有价值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善用学习工具将思维过程显性化。指导团队建议: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应当立足驱动性问题的真实性、生活化开展课堂教学,提升项目在真实情境下的研究价值,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学习共成长
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高度重视每一次项目化学习的机会,以认真的态度准备每一次研讨,以虚心的姿态聆听每一位专家的点评。参与教师表示通过这次研讨活动,获益颇多。王沁怡说道:“经过夏雪梅博士等专家老师的指导,我更清晰地认识未来课堂中实现项目化教学的方向。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孩子们展开深入的研讨和论证,让学生从问题提出、查阅资料、设计思考、亲身实践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依据,让学生生成可迁移的学习经验。驱动性问题的提出基于真实的情景,进行推敲论证,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性。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了解了驱动性问题的几个关键要素,对项目化学习研究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此次指导让我打开了项目化教学研究的一扇窗户,我也期待自己能有打开大门的那一刻。”
在项目化学习的持续推进过程中,蠡园中心小学将继续坚持把学校“玩美24节气”课程建设与学科特色相结合,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驱动性问题,在课堂对话中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双减”背景下,努力建设有追求、有提升的“三级”项目化学习课堂样态,为美好教师赋能,为美好教育助力!(王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