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锡山区城管局聚焦民生实事,以建设“最干净厕所”为目标,大力开展厕所建设管理提标提质行动,全面消除群众找厕难、如厕难、用厕难等问题,助力打造“最干净城市”,持续提升城乡功能形象和环境品质。
今年以来,该区在已有382座公厕的基础上,完成了141座纯公益性厕所的新改建工作,其中城镇公厕34座、农村公厕107座,总投资额达4100万元。新改建公厕在数量上,创无锡最多,在质量上,处无锡最优。
2021年度工作情况
厕所建设突出“全”
制定出台了《锡山区公共厕所建设布点实施方案》,通过每年新改建公厕百座以上,全区建成区、集镇区公厕布点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众如厕步行距离不超过10分钟。同时,所有公厕在建设时均注重与周边城市环境相协调,充分融入地方特色,形象上大气美观。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全市率先制定了公厕“以奖代补”方案,按照“建设一座验收一座,验收一座投入使用一座、管护一座”的原则,在原有204座农厕的基础上,新建农村公厕73座,改建34座,农厕总数已达到277座,基本实现农村公厕全覆盖,有力巩固了全区农村“厕所革命”成果。

厕所管理突出“细”
制定出台了《锡山区社会厕所管理工作方案》,将全社会的厕所按照类别全部纳入各行业、各板块的日常管理中,做到属地兜底、条块联动、管行业同步管厕所。
一是落实专人保洁管理。全面推行“定人员、定标准、定时间”的三定管理要求。城镇公厕全面落实专人保洁,约90%的农村公厕实行专人保洁。

二是开发智慧监管系统。加强厕所日常保洁的监督管理,开发智慧监管平台,全覆盖设置“公共厕评”二维码,鼓励如厕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反馈厕所管理问题,并将问题派发到各板块实行闭环管理,全面形成“前端扫码评价、后台报警派单、终端实时整改”的厕所智能化“云管理”体系。自4月下旬该系统投用以来,共收到群众评价341条,群众满意率83.3%,其中涉及厕所管理问题均在第一时间得到整改。
三是开展第三方巡查。锁定全区467座公厕和2049座非公益性厕所,对照“干净、整洁、无味”的标准要求,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查队伍,按照“公厕每月全覆盖、非公益性厕所每季度全覆盖”的频次范围,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并发布督查通报,督促各板块做好厕所管理问题整改。目前,已完成9轮公厕全覆盖检查,公厕管理优良率从56.12%提升至76.29%。
厕所使用突出“好”
以“方便群众、改善服务”为目标,因地制宜增设一批便民服务设施,让厕所更好用。
一是如厕感受更舒适。为提升厕所服务便捷度,满足老弱婴幼人群的如厕需求,改善如厕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全面完善全区厕所的功能性便民服务设施,在厕所外围全覆盖增设无障碍设施,在厕所内部根据实际在一类厕所全面增设第三卫生间,群众如厕体验感更好更便利。
二是如厕停车更便捷。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全有序”的原则,根据实际给每个公厕划设了如厕专用停车位,并专门设置了“如厕专用、限停15分钟、超时抓拍”的提示牌。同时,配套建设了智能监控探头,对超时占用的车辆进行抓拍,并通过后台报警系统实时派单进行处置。
区城管局新建优秀公厕
区城管局率先发力,打造“无锡市公共厕所设计优秀作品”——锡沪路公厕,为该区公厕建设提档升级、规范统一,融入周边环境、彰显地域文化,提供参考及解决方案,打造出属于锡山区特色的公厕名片。

建筑造型设计取扬帆归来之意,运用文化石、砖和木纹等中式元素,更突出显示锡山的悠久历史。
该公厕以高净卫生间智慧系统为支撑,配备智能保洁机器人、厕间晕倒报警系统、泡洗式洁具、一体式洗手台、智慧物联网管理平台系统、人脸识别出纸机、背景音乐、中央空调等 ,还贴心地设置了第三卫生间和爱心驿站,配备了饮水机和休息的桌椅。非常的方便和人性化,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公厕已不仅仅是公厕,还成为了传递城市文明的幸福驿站。
各镇(街道)优秀新建公厕
各镇(街道)也迅速行动,根据各自板块发展现状和工作特色,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科学布局,多措并举,齐头并进,多点开花,为我区厕所建设添砖加瓦。
非公益性厕所方面
该区联合教育、交通等部门,推动辖区学校、加油站、汽车站等“短板”非公益性厕所开展升级改造工作,现有附属于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单位的非公益性厕所共2049座。非公益性厕所各责任部门、各类管理主体共同发力,加强辖区公厕精细化管理,公共厕所环境指数持续保持在全市较前水平。
按照《无锡市区“厕所开放联盟”工作实施方案》部署,该区精选区域内荟聚、八佰伴等95家社会责任感强、参与热情高、条件相对好的单位加入了“厕所开放联盟”,并且完成了签约,努力为市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小厕所、大民生”,经过近年来厕所建管一系列举措,锡山区厕所布点越来越完善,厕所环境越来越整洁,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公共厕评”、“如厕专用车位”等举措,更是从小切口出发,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厕所的建设管理经验提示我们,在城市管理的进程中,要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从群众出发,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城市管理各项工作,遇到一件、抓实一件、抓成一件,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