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宜兴:多措并举破解拆迁安置历史遗留问题
2021-12-31 23:1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房登记发证,一直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宜兴市房价的攀升,涉及拆迁安置房屋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加,相关的舆情、信访、举报也呈增长趋势。今年,拆迁安置房登记发证工作被列入宜兴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

为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房住户办理不动产证现场

2019年以来,宜兴市全面推进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房权证办理工作,累计完成26个小区,16584套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房的不动产首次登记。

截至今年初,根据各乡镇统计上报的情况,全市仍有139个历史遗留拆迁安置小区未完成登记发证工作,涉及房屋约2547幢共48679套,总建筑面积约651.76万平方米。

今年以来,宜兴市已组织召开三次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会商处置联席会议,上会审议的历史遗留拆迁安置小区共34个,涉及房屋13476套,总建筑面积约187万平方米。以房屋套数计算,完成比例为27.7%。其中,6个拆迁安置小区已完成不动产首次登记,涉及房屋6617套,总建筑面积约83.7万平方米。其余拆迁安置小区也已由属地板块纳入计划逐步推进中。

强化制度保障

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房由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立项、规划、用地、建设施工和竣工验收等手续不规范或手续缺失,无法提供安置房登记发证的前置材料,导致难以办理不动产登记,拆迁户无法领证。而且,部分拆迁房建设年代较早,相关的建设标准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符合当前的验收要求,按照常规路径难以解决登记发证问题,亟需从政策层面提供支持。

为此,2020年宜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起草了《关于处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经宜兴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予以印发,为拆迁安置房确权登记明确了基本原则和处置思路。今年初,宜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起草了《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房发证操作流程》,由宜兴市政府办公室予以下发,为宜兴市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房登记发证工作明确具体解决路径和各类问题的处理方案,打破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拆迁安置房各类前置手续难以完善的困境,打通了拆迁安置房登记发证的政策通道。

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快推进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房登记发证工作,宜兴市建立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会商处置联席会议”制度,宜兴市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政府办、自然资源规划局、住建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行政审批局、税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审议各板块上报的拆迁安置小区确权登记方案。宜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了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房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局相关职能科室为成员,负责督促各板块拆迁安置房推进工作,协调解决涉及规划、用地相关疑难问题。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该项工作。

强化责任落实

根据宜兴市关于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房登记发证工作的要求,属地政府承担该项工作的主体责任。属地政府既是拆迁安置房建设主体,也是完善登记发证各类前置手续的主体。属地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定该项工作的推进速度和完成质量。

为压实板块责任,确保该项工作及时推进,市政府连续两年将拆迁安置房登记发证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市联席会议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督促各属地政府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要求各板块建立台账底册,明确“时间表”,梳理问题、明确解决措施;要求相关部门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简化手续,切实保障拆迁安置房权证办理稳步推进。市纪委也多次对拆迁安置房登记发证工作进行督查,夯实各板块、各部门相应责任。

下阶段,宜兴将加快明确处置方案。细化“历史遗留拆迁安置房登记发证”工作台账,按照各项目进度分类汇总,实时更新。对所有未完成的登记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实时跟踪。加快推进拆迁安置房登记发证方案梳理,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拆迁安置小区年内上会审议,明确操作路径。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办。明确任务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定期对各地推进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对工作推进持续缓慢、进展严重落后的板块,提请市政府进行督办。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通过验收

标签:
责编:崔欣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