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无锡河埒街道的新梁溪人家建造于2003年,是当时有名的商品房小区,小区有独栋别墅、低层洋房、高层公寓,入驻率达98%以上。随着小区老年居民增多,退休党员也越来越多,从原来的2个支部,到现在的5个支部,新梁溪人家小区截至目前共有党员245名。如何管理好小区党员,搭建基层党建的坚实堡垒,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五个支部书记依托新梁溪支部书记工作室,搭建了小区红色“联盟”。
推动党群同心,融合“新元素”激发党员“多”角色
党群联动是新梁溪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宗旨,新梁溪人家截至目前共有党支部5个,党员245名,占小区户籍人口的11%,新梁溪支部书记工作室始终坚持党群同心、共商共治来推动为民办实事活动。近年来,新梁溪人家小区经常上演“变身记”:商铺路口的废弃岗亭成了“党员志愿服务岗”,退休在家的老党员重拾手艺成了“Tony”老师。61岁的退休党员朱亚明是新梁溪人家第二党支部的党员,精通维修的他是个热心肠,在一次支部活动中,他和吴国瑞提出了参加志愿服务的想法。五个支部书记协商后,看中了小区商铺路口一个废弃多年的岗亭,由支部书记吴国瑞和刘凤英牵头联系了社区和小区物业,很快便落实了“志愿岗亭”,小小的岗亭里堆放了各种工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了“阵地”,支部里藏着“手艺”的党员纷纷投入志愿服务,非机动车充气及维修、水电及家庭管道疏通、磨刀、理发,岗亭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大。最后支部将每月5日上午定为党员志愿者义务活动日,这一习惯延续至今。
新梁溪人家第四党支部是辖区内有名的“文艺”支部,支部书记张淦平是五个书记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支部里由党员带着群众组建了多个艺术团队,合唱队、旗袍队、健美操队。后来小区建立了第五党支部,支部书记杨金生又建立了舞蹈队。在庆祝建党、新中国从成立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张淦平和杨金生带领支部党员和群众展示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
发挥支点作用,议事“工作室”搭建居民“心”桥梁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新梁溪支部书记工作室以五个支部书记为支点,依托工作室阵地,开展议事协商,解决小区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成果。新梁溪支部书记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在支部书记程尔昌、张淦平的带领下,通过落实党员值班制度、片区活动室定期开放,发挥了工作室在党员群众间的桥梁纽带作用。2019年,新梁溪人家党支部启动了支部书记工作室2.0行动计划,提高了支部书记工作室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当时新梁溪人家建立有4个党支部,以支部书记为圆心,组织支部党员亮身份、忆初心、献贺礼三部曲,提高了支部党员的政治认同和责任感,带动更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到支部活动和各类志愿服务中。
如今,新梁溪支部书记工作室已经成为了小区“示范点”,无论是协商议事,还是矛盾沟通,小区居民总是第一个想到支部书记工作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区很多老年居民外出不便,买菜成了难题,程尔昌便组织召开了“云”会议,将这一难题作为党员志愿服务的一项内容。于是,他们联系了小区外一家食品连锁超市,为小区60岁以上居民免费发放蔬菜一份,共计发放了300份蔬菜。活动现场为需要上门服务的居民建立微信群,由党员志愿者联合超市免费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为老年居民解决生活困难。
链接商圈资源,红色“朋友圈”构建小区“和”文化
党建联盟是新梁溪支部书记工作室的重要工作方法,小区周边商铺众多、企业、银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商圈。通过资源整合,支部书记工作室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小区活动越来越丰富,邻里氛围愈加和谐。第二党支部书记吴国瑞是大家公认的“领头雁”,曾经担任过两届业委会成员。他在一次银行业务办理的过程中萌生了党建联盟的想法,之后每一年,新梁溪人家党支部都会有2-3次结对共建活动。目前,新梁溪人家党支部建立了包括江大纺织学院16、18届本科及硕士生党支部,华夏银行滨湖支行党支部,江苏盛立建设党支部,美年大健康党支部等党建联盟,凝聚起“新新”相惜的红色“朋友圈”。
新梁溪人家小区有一个传统,每年4、5月份都会组织一场公益徒步活动,由小区党支部和物业制定方案,党建联盟单位赞助。因为徒步活动,门对门的邻居从原来的见面“点点头”到现在的手挽手“唠家常”,邻里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支部凝聚力也有了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在小区居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活动联办,新梁溪人家的五个党支部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成为了小区和谐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新梁溪人家小区已经有着快20年的历史,但是这个红色“联盟”却越来越新、越来越牢。(朱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