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5时,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基本告一段落,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今日举行。“我准备考完放松两天后就开始收集工作相关信息,未雨绸缪。”在江南大学考点外,结束考研“征程”的考生谭余礼表示自己已经开始制定下一阶段的奋斗方向。记者采访了解到,考研是部分学生毕业规划中的选项之一,他们将继续留校备战公务员考试,也有个别学生考虑找实习。
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高达457万人,较上一年度激增80万人。记者从市教育考试院了解到,今年无锡市考研报名人数为1.4万人,较去年增长32%。“年年都是‘最难考研年’。”12月24日,江南大学考点外聚集了不少前来熟悉考点和路线的学生,他们都不约而同感慨道,考研人数增加已经是趋势,而做足考前准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理压力。“这对我反而是种激励,坑少萝卜多,不努力就将失去选择权,不管是否上岸,本科毕业后都将面对挑战。”考生孙同学说。
考研的意义不仅在结果,更在过程。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辅导员刘昕旎与考研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关注他们的备考状态。“临近考前,部分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偶尔会来吐吐苦水,释放些负能量,也有个别学生放弃了。”刘昕旎表示,学生应理性思考自己的考研最终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厘清未来发展方向。
经历过备考、赶考的学生必然会有收获,考生孙若楠告诉记者,潜心复习的大半年也是锻炼心境的大半年,她爱上了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我的愿望清单里就包括在图书馆不为考试,安静看一天书。”
上了岸是否就能“高枕无忧”?2020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提出要前移质量关口,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近期,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接连发布研究生清退公告,“严进严出”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常态。对此,谭余礼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研究生学习必然会比本科难,毕业时仍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我会全力以赴。”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二学生黄廷财告诉记者,研究生毕业门槛的提高督促他在专业学习上更加刻苦,“考研上了岸就又下了一片‘海’,但认真对待自己的课题、与导师积极沟通、做好时间规划,就能收获满满,获得一张有含金量的学位证书。”(杨涵 实习生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