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无锡滨湖马山:“小项目”撬动社区治理“大能量”
2021-12-22 17: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着力在“办实事,解难题”上下功夫、出实招,强化为民理念,深耕居民自治,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创新之路,高质量实施12个社区书记(主任)项目,其中1个项目在无锡市基层治理创新项目评选中获三等奖;6个项目在滨湖区书记(主任)项目评选中分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圆满结项。

项目选题设计“接地气”。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必须夯实基层基础,基层是产生社会矛盾的“茬头”,也是疏导矛盾的“茬口”。今年的项目类型丰富多彩,议事类、微改造、微更新、为老服务、民房翻建等等。社区从基层百姓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把群众迫切希望的惠民项目列入研究课题,接地气“点对点”,针对焦点、难点、痛点、堵点,找准病灶所在,运用新的理念,搭建新的平台,整合新的资源,进行项目顶层设计,找出解题思路,为项目的实施指明方向。

项目实施推进“下力气”。“不给我赔偿青苗费,路别想从这过!”“谁敢收我摊位试试看!”“就这几个停车位哪够用?”……这些是项目实施中居民与社区的各种矛盾之声。“感谢社区,你们为我家迁好了祖坟。”“要不要我们帮忙一起去宣传?”“我之前态度不好,你们别往心里去,给社区添堵了。”……这些是居民360度大转弯的和谐之声。从项目推进中的“刺头”到热心志愿者,看似不可能的蜕变就在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过程中发生了,这一切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苦口婆心的劝解,离不开居民在“大我”和“小我”中悟出的取舍。这一年,社区和居民都在使大力气,一次次上门走访、一场场激烈讨论,换来了一回回冰释前嫌、一幕幕携手与共。居民不断发挥着主人翁精神,完成了从“被治”到“自治”的华丽转身。

项目运作成效“攒人气”。药好不好,关键看疗效。社区治理创新项目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系统性、可复制的模式。嶂青的幸福湾景观路越修越长了,为探索涉农社区生态发展之路率先迈出了一个脚步;古竹的议事小院越来越多了,为树立社区居民议事理念率先构建了一个平台;阖闾的“小老帮大老”越帮越有劲了,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社区率先提供了一个样本。“1234工作法”“三点循环法”“四民治理”模式……这些新颖的理念是社区和居民共同探索出来的新方法、新机制,在项目获得成功的同时,社区也涌现出了一个个乡村营造师、一批批自治理事会,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区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项目的实施为社区积攒了人气,对于加强社区党建、改进社区服务,激发居民参与、提高社区融合,建设人人有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小项目”撬动社区治理“大能量”。社区与居民齐奋斗、共努力,一个个书记(主任)项目如“星星之火”,燃起了基层治理之源。未来,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将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着力打造“一社区一特色”,启动“云治理+金相邻”“小农巷+新视角”等社区治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政法和社会事业局杭臻异)

标签:社区;治理;居民
责编:张翔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