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无锡景区停车场纳入“红黑榜”考核
2021-12-07 14:06:00  来源:无锡新传媒  
1
听新闻

从去年城市精细化管理第一期“红黑榜”开始,停车管理就是考核内容之一,市区各级管理部门积极统筹城区停车资源,规范停车行为,日前首次公布的市区“停车指数”为80.6,意味着停车治理整体达到了“优秀治理”的水平。然而,在整体优秀情况下,有一种类型的公共停车资源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有些停车场“脏乱差”现象还较为突出,这就是景区停车场。

为此,市城管委决定,在今年第四期城市精细化管理“红黑榜”中,将景区停车场纳入“停车管理”类考核范畴。

景区停车现况不容乐观

景区停车场往往是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到达景区最先接触到的地方,会留下“第一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景区停车场可谓“景区脸面”。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一批“景区脸面”蓬头垢面,得过且过。

环湖路从山水东路至太湖大道两侧的停车场有着天壤之别——环湖路以西紧邻蠡湖的景区停车场使用率较高,常年有人管理,不仅停车秩序良好,保洁也到位,与景区相得益彰;而环湖路以东,在望湖路、望山路等道路两侧的十几处临时停车场则是另一番情形,大客车、大卡车横七竖八占用停车位,“僵尸车”随处可见,更有人把这里当成了“汽车坟场”,将无法使用的车辆丢弃在此。由于这些临时停车场只有节假日才有游客来此停放车辆,因此平时处于无人看管状态,缺乏标识标牌,杂草丛生、落叶垃圾满地成为常态。

南长街景区的停车是老大难问题,建临时停车场成为提升百姓停车便利性的重要手段。有个别临时停车场处处凑合,一副破败相。在侨谊中学西南角有两处刚设立的临时停车场,路面还是砂砾状,停车秩序混乱,也不见明显的停车标识和收费公示。一位费了点力气才停好车的市民表示,只能“眼不见为净”。

景区“脸面偏瘫”不能将就

相比于商业区停车场和路内停车泊位,大部分景区停车设施使用率有着鲜明的季节性,投入不足、疏于管理成为通病,管理单位更不愿意在临时停车场上花费人力物力。停车场和大门一样,同为“景区脸面”,“偏瘫”的现状有损城市容颜。

上月末,市城管委组织城管、市政园林、文旅、住建、自规等部门走访市区景区停车场,发现普遍存在设施陈旧破损、路面坑洼、垃圾收集设施不足、乱堆放、大型车辆乱停、洗车点占用停车位、违规设立广告、标识标牌不清等现象。为此,市城管委已制定、公布《景区停车场管理规范(试行)》,将景区停车场纳入新一期城市精细化管理“红黑榜”进行考核。

市城管局停车处徐敏表示,景区停车场必须具备停车基本设施、建筑设备、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设施,此外可以根据停车场的规模及功能要求选择管理设施和服务设施;需有完备的标识标牌,主要出入口宽度不小于4米,路面应当采取柏油、水泥等硬化措施,不得有坑洼、积水,临时性停车场路面也不得以砂石替代;应实行电子收费模式,并在醒目位置设置缴费提示;停车动态数据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保持联网状态,在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停车诱导标志和车位使用信息。

按照新的《规范》要求,景区停车场无论是永久性的还是临时性的,都必须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和管理系统,随意找块空地就开设停车场将不被允许。此外,停车场还应当和景区环境相融合并及时维护出新。

高品质停车服务规划先行

景区停车场如何才能提升颜值?

首先高标准建设停车场,不将就不应付。今年定胜河定胜桥至虹桥沿河段的圣塘里街区成为南长街景区的新亮点,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在街区开发之初就配建了大型地下停车场。虹桥堍则建有一处临时停车场,设施却一点儿不“临时”,智慧功能一应俱全,围墙与老街景致匹配,还配有专门的人行通道。两处停车场与圣塘里街区同时投入使用,至少做到了停车位不欠新账。

其次是环境出新。梅园景区和鼋头渚景区分别以梅花和樱花著称于世,目前两个景区的管理部门正在实施停车场环境提升工程,以梅花树和樱花树作为停车位的中间隔离带,地面以草坪砖为主,营造“花下有车、车下有草”的养眼景观。

要彻底改变景区停车场的面貌,更新理念、提前谋划是必由之路。鼋头渚风景区管理处韦青副主任表示,对现有停车场进行小修小补已无法适应游客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建设生态、智慧、现代的停车设施已势在必行。配合即将建设的地铁5号线鼋头渚站,景区将同步规划建设停车服务中心。未来,游客不仅能在生态林荫下停车,还能通过车位引导系统便捷找到车位和车辆,此外车辆充电、汽车宿营、修车洗车、餐饮、如厕等设施一应俱全,游客服务中心也会部分搬到停车场内。总之,5A级景区一定要有“5A级”的停车服务。(卢易)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