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宜兴和桥镇创新宣讲方法,改变以往“我讲你听”的单一形式,精心打造“宣讲+”模式,在用足、用活本地红色资源的同时,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宣讲格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2021年,全镇已开展逾60多场次党史宣讲,受众人数达1万多人次。
“宣讲+现场”,让党史宣讲身临其境:和桥,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身边的红色资源要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才能发挥好其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教育后人的作用。和桥镇把宣讲工作搬到红色资源现场,在实景宣讲中传递红色力量:依托苏南太滆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六四战斗纪念碑、和桥党建文化公园等载体,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沉浸式宣讲让党员群众身临其境;闸口小学开展“学史力行,走好‘红色育人路’”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吴冠中故居、东坡海棠园、苏南太滆抗日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感受艺术魅力,感悟历史底蕴,品悟红色精神;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和红色研学活动近300场次,累计1.6万余人现场接受红色教育。红色基地现场教育,已成为和桥镇红色革命精神文明常态教育载体。
“宣讲+文艺”,让党史宣讲更有人气:和桥镇结合本土文化特色,组织文艺工作者,将党史宣讲与歌曲、舞蹈、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融合起来,用党史知识和红色文化浸润广大群众心灵,凝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巨大力量:以“和美和桥”、智慧社区平台等两微一端为“前沿阵地”,讲好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旋律;组建文艺骨干组成党史故事传播团;劳动社区以歌叙史唱红心、南新社区开展“童心永向党筑梦新辉煌”老少同台演讲比赛……和桥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用群众乐于接受的、生动鲜活的文艺形式,传承红色基因,使红色精神深入人心,让党的理论政策走进群众,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宣讲+为民”,让党史宣讲充满温度:和桥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力求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办实事项目:采用“清单式”工作方法,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民意调查、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履职成效,聚焦破解堵点难点问题,着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两项重点实事项目切实改善老百姓养老、出行问题:镇敬老院搬迁至和桥老医院,从提升生活环境、优化服务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入手,改善老人生活品质;选址大生村最佳位置建设和桥镇门球场,丰富了老年人的文体生活。投资1700多万,对裴家路、鹅洲西路北延伸段、农贸路、朝阳路等四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升级,促进和桥城镇面貌的整体提升。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和桥镇为民办好身边事共计300余件。通过一件件充满温情的“我为群众办事”服务,让理论学习与群众生产生活、休闲娱乐有机融合,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