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迎晖社区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办实事动力,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办事原则,立足群众悟需求、开门纳谏听民声,针对小区服务设施实施了一次“微改造”,进一步提升了社区设施服务水平,获得了群众的赞扬与好评。
小区事,大家议,垃圾收集有了好去处
迎晖社区内原先的垃圾收集桶分布在小区内道路两侧,每到夏天,若不及时清洗处理就会发出刺鼻异味,给小区居民造成困扰。迎晖社区考虑到群众反馈意见,结合上级部门规划,拟在新村范围内新建一座垃圾收集站。在新建站点前,社区本着“小区事,大家议”的原则,发起了一场垃圾站点点位选址的投票活动,最大限度让社区居民行使自己的权利,共同为社区生活环境建言献策。
经过前期实地摸排,社区汇总了选址地点的不同意见,一处在社区公厕旁,另一处在社区西入口旁,并以此作为投票选择内容,让居民决定建在哪。此次选址投票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借助网上投票形式,让社区年轻人能够在居民微信群里更快更便捷地表示自己的想法;二是依托上门入户填表形式,进一步了解社区老人的建议。社区居民反响热烈,积极参与投票发表意见,使得垃圾收集站的最终选址满足了大多数居民的要求。
查民需,解民忧,电动车充电不再犯难
迎晖社区为老旧小区,一直以来,高层居民私拉线为电动车充电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同时,居民反映充电难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社区。社区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力求为居民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经过会议商讨与实地调查,发现新村内现存多处老旧车库,经常出现漏水问题,无法提供正常服务。为此,社区以盘活闲置资源为切入口,与上级部门积极对接,争取到了“智能充电雨棚”项目。
社区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等形式,了解居民群众的需求与建议,包括电瓶车持有量、充电雨棚选址及设计等,并经过会议商讨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智能充电雨棚建设方案,工作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最终,智能充电雨棚选址在原先的老旧车库位置,安装好的充电雨棚共有4处,充电口共计240个,数量充裕。智能充电雨棚的落位从源头上解决了小区电动车拉线充电造成的消防安全隐患,也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下一步,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迎晖社区还将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主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所想所思所盼,努力化解民生难题,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陈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