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直备受外界关注。“蠡湖未来城”在无锡市的重大会议上一提再提。
作为蠡湖新城的重要组成和太湖湾科创带的节点区域,近期,核心区占地仅为2.98平方公里的新城北翼——蠡园开发区在“科创”推动上频现“高光时刻”——上海交大光子芯片研究中心等众多高能级科创载体落地;集成电路、智能制造、金融创投、高端服务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湖湾环境也在加速“出新”……
2021年,还有30多天的时间。2022年,蠡园开发区将迎来成立30周年,一系列新动作即将展开。
未来,坚定“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主引擎”目标定位的“蠡开”将加快推进科、产、城、人深度融合,以提升无锡西部这片湖湾的城市辨识度。
出圈:“关键”攻坚,抢占产业制高点
从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到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从知名集成电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中科芯”到国内射频前端芯片龙头企业“卓胜微”;从专注集成电路设计到与制造、装备等各产业环节的深度融合……
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集成电路已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短短几年,“蠡开”已经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的背后,也再次彰显了“蠡开”在创新突破和科创平台建设上所拥有的高浓度和高海拔。
今年6月,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蠡开”,主要面向科创企业提供专业服务,致力完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链条,助力无锡成为要素活跃、企业集聚、体系完善、实力领先的知识产权创新高地。
9月,清华研究院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启用,致力提供产业链协同服务,快速补强产业链核心节点。
11月7日,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联合研究中心签约落地,致力解决量子计算、光学人工智能和光通信等前沿技术“卡脖子”难题,以抢占量子信息、光通信和传感等未来产业的制高点。
当前,“蠡开”正加快推进航天科工产业平台、机器人(无锡)创新中心、中科院空间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创孵化平台。
滨湖区委常委、蠡园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路新说,在发挥好知识产权集聚区、国家超算中心、中科芯等现有平台作用的同时,未来科创平台引进将继续坚定“高等级”和“高能级”两个方向,强调协同聚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集聚更多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科创平台。
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开发区强则产业强、开发区兴则城市兴。11月13日,无锡市委主要领导提出,各开发区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确定“造链、补链、强链、延链”领域和方向,建设重大科创平台,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在产业转型、科技自强、产城融合等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
出彩:寸土寸金,百亿集群正崛起
高等级科创载体、高能级科创平台加速落地,在推动更多科创技术加速“出圈”的同时,也在不断赋能产业发展。
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蠡开”已经形成了以集成电路、高端服务、智能制造和金融创投等四大产业为主,总部经济、上市板块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体系,构建起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创意设计产业园、湖景未来技术科技园等为代表的“产城融合布局”。
近年来,四大优势产业集群正日益朝百亿级、数百亿级规模迅速迈进。以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为例,2020年全年产值为50.3亿元,但今年前9个月产值已突破60亿元。
未来围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蠡开”将全力推动区域集成电路产业核心园区、太湖湾科创带关键节点园区“两区”建设。到2023年,集成电路企业达超220家,年产值规模达超百亿元;到2025年,集成电路企业达超260家,年产值规模达超160亿元。
总部经济上,今年前9个月实现税收12.87亿元,同比增长129%。未来在新总部集群打造上,将坚持存量企业培育和新总部企业引进两手并重。
上市企业,既是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地方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尺。
在上市集群培育上,努力做强后备上市梯队,按照“重点后备、一般后备、跟踪关注”等三个类别建立“十四五”上市企业后备库,并做到“上市途径+产业领域”等两个“全覆盖”。到2025年,“蠡开”上市企业总数力争突破10家,市值突破2000亿元。
11月7日,在太湖湾科创带滨湖发展大会上,“蠡开”一次性签约合作项目达14个,投资总额72亿元,数量和体量再创签约历史新高。优质项目主要聚焦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致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优势产业的助力下,今年前10个月,“蠡开”2.9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范围实现税收2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全年税收预计将达超32亿元。
“寸土寸金”,在西部这片湖湾持续“提档升级”。
出新:城市更新,增加区域“辨识度”
科学技术加速“出圈”,产业发展持续“出彩”,承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湖湾环境也在加速“出新”。
这里堪称“山水绝佳处”,蠡湖之光与犊山充山隔湖相望,渤公岛、渔父岛依湖而建。外围“金边”——环湖路、太湖大道全面提升改造和绿化换装,持续打造靓丽新风景。
环境提升,既有金边,也有银里子。
核心区集聚了4000余家企业,交通出行、商务配套日益受到各界关注。本月初,沟通各园区之间的“与蠡同行”定制公交正式运行,彻底打通了企业员工上班的“最后一公里”。
定制公交的顺利开行,得益于城市更新进程的大大提速。今年以来,开发区先后对滴翠路、景宜路、明园路、溢红路等外围道路实施通行条件升级改造,同时完善了创意园、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园区内部的水系、绿化等整体景观布局及星巴克等点状商务配套,通过增加公共交流空间,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宿感。
没有对低效空间利用的加快清,就没有高等级载体的顺利落。今年“蠡开”还持续向低效载体“开刀”,通过加快腾退,一方面为优质存量企业提质扩容争取空间,另一方面为新平台、新产业集群落地提供新的载体。
得益于产业发展空间的高位统筹优化,当前太湖智谷三期等一批优质科创载体和工装自控、柏诚工程等一批优质项目正按计划加速推进,进一步助力区域集成电路、智能智造、高端设计等优势产业强链、补链。
“全方位推进‘城市更新’的目的就是既要推进产业发展精准化,也要确保城市管理精细化。”王路新说,2022年是“园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开发区将根据无锡市委最新提出的“三生融合”要求,进一步推进园内外生态环境改善及载体空间提升改造,打造生态环境绿色宜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的现代都市科技园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促。
在优质营商环境营造上,2022年将启动建设独立高端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最佳生活配套。
为树立有影响力的产城融合标准化典范,当前,“蠡开”正分重点、分区域、分步骤推行“视觉识别”标准化建设,以充分彰显湖湾区域独特的温度、色度、高度。(邵旭根 周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