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我为群众办实事|背街小巷升级焕新 靓了环境美了生活
2021-11-24 15:2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无锡讯 城市小巷,作为居民家门口常走的第一条路,与百姓的日常出行和居住环境息息相关。但背街小巷通常存在脏乱差等问题,这给百姓生活带来很多困扰。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无锡市城管局把市民广泛关注、多年未解决的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入点,力求全力解决背街小巷“环境差”“秩序乱”“行路难”等问题,全面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今年无锡市背街小巷计划整治250条,截至10月底,已有113条背街小巷“焕新”,117条正加紧“提升”。

小巷“深度美颜”变身网红打卡点

走进梁溪区位于东林广场地铁站旁苏家弄的巷子入口,就能看到道路已经修缮一新,粉墙黛瓦突显出街巷幽静雅致的品位格调,道路的边角中还能看到红花、假山,让人感到闹市取静。一路走到王选事迹陈列馆的后方,在左手巷口边可以看到一块极具江南风情,写着“惠巷”的民国特色铁艺牌坊。只有短短50米长的惠巷原本是条死胡同,在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中被打通,穿过打通的惠巷,就可以到达东林书院,实现东林书院与崇宁弄的连接,并串联起小娄巷、王选事迹陈列馆、东林书院历史文旅景点,使文化之路得以串联。在国庆假期,不少外地游客将此列入了无锡“必打卡景点”之一。


苏家弄改造后

“一路一策”保留街巷功能肌理

为避免“千街一面”,无锡市城管局按照“一路一策”精准施治、综合施治的方针,分析每条街巷的特色,在改造中保留最本真的“街巷味道”,如梁溪区苏家弄、惠巷、弄宁弄的整治,就凸显了对具有文化积淀、历史遗存、名人轶事等特殊价值的背街小巷文化底蕴的挖掘、保护和展示,并将“全域旅游”的概念糅合到了背街小巷特色改造中,进一步提升了背街小巷环境品质。

背街小巷除了提升“相貌”,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保障居民安全出行。无锡滨湖区的育才路全长430m,沿途有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三所学校,是社区居民接送孩子的必经之路,每到接送高峰,汽车、电动车随意乱停,人流、车流争道抢行。路面高低不平、沆沆洼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让学生家长、附近居民苦不堪言。无锡城管部门多次与居民沟通座谈、现场查看、集中讨论,了解群众诉求,制定改造方案。地下各类管网设施改造、道路破损修复、摊铺沥青路面、道路东侧绿化带修复、不符合规范店招重新设计、小学门口电杆迁移……一系列的改造内容让居民们拍手称快,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巷迎来了“新生”。


育才路改造后

“制度撑腰”发挥顶层驱动

为保证整治成效,无锡市城管局在出台《无锡市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后,又陆续印发了《无锡市市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分级分类考核办法》和《背街小巷市容管理要点》,建立了“一年整治、两年巩固”的检查督导机制,通过“建设性验收+管理性验收”的递进式考核,实现背街小巷治理精细化、长效化。同时,在全市建立“巷长制”,明确每条背街小巷由区或镇(街道)或社区一名领导干部任“巷长”,重点背街小巷实行“区领导挂钩制”并向全社会公示(以数字城管提供的第三方采集评估分析报告、现场踏勘情况和市民反响为研判依据,结合规划意见选定为年度整治项目的,并通过市、区两级网络平台分级向全社会公示,根据市民群众意见适度调整),挂钩领导对挂钩背街小巷市容环卫责任制管理、立面整治效果、户外广告监管、景观亮化照明、停车设施规范、环卫精细保洁、违法建设管控、占道经营管控等负总责,实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管理“全覆盖” 。(张良琴 范鑫)

标签:
责编:季昱希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