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为民服务践初心 做好“四心”勇担当
2021-11-18 13:0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无锡市梁溪区北大街街道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办事原则,立足群众悟需求、开门纳谏听民声,通过“四心”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守住“初心”情系百姓

“住了几十年了,我们这个小区哪都好,就是一下雨小区里到处都是水坑,平时还好说,去买菜遛弯都很方便,就是遇到下雨天,年纪又大了,这坑坑洼洼的路不好走啊!”南尖小区一位居民说道。

居民都在老小区住出了感情,搬家不仅困难还舍不得邻里好友,但小区由于年份较长且缺乏定期检修维护,引发的问题也成了让大家头疼的事儿。路面坑洼不平、下水管堵塞、供电线路老化、部分监控、路灯缺失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此,社区召开“我的小区我的家”南尖社区宜居住区改造协调会。邀请居民代表就宜居住区改造提出了相关建议,现场初步征集到12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改造意见,并由施工方现场进行方案的微调,确保让居民感到舒服和满意。

坚守为民初心、牢记工作使命、切实纾解难题,南尖社区党委从广大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认真分析项目实施惠民性,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成效真正惠及于民。

胸怀“诚心”注重民生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五河二社区党总支在具体实践中,创新社区治理,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把党的阳光雨露播撒到群众的心田里。

一米花园,“有爱无碍”提供精准服务。依据实际空间,在楼与楼之间的空地放置规格为1米*1米的方格16个,在社区范围内招募懂得栽培的党员和居民组成志愿者团队,通过定期培训和长期跟踪的方式,教授种植、培育、采摘蔬菜的方法,在种植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提高社会参与度。同时合理分配种植所得,让新鲜的无公害蔬菜惠及更多的社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各类特殊对象。一心一意,“菜单模式”实现私人定制。社区建立阳光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搭建服务需求平台,了解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引导志愿者为帮扶对象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形成了“点-点”的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

保持“耐心”提升温度

基层问题千头万绪,与群众打交道,难免会遇到反复询问甚至拒绝配合的情况。街道、社区坚持用心用情用力,以实干担当姿态,让人民群众真真实实感受到有温度的服务,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生根。

为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让更多的社区老年人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提高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安全性及便利性,各社区举办“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普及”系列培训,培训从老年人视角和立场出发,按照统一的教材,组织社区老年人,在智能手机基础知识、微信基础知识、智能手机深度使用与微信深度使用等方面进行培训。玩转掌上智能科技,关爱老年人,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并继续打造适应居民群众需求的特色活动,切实增强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随着培训的展开,老人们逐渐掌握了微信“扫一扫”、扫二维码收付款等使用方法,没有苏康码的老人们成功申领到了苏康码,积极推广百种红色经典图书,为党史学习教育线上开展全民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民心”探索新途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让基层群众与干部有说不完的“贴心话”,就要察民情访民意,及时摸清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让办实事办到点子上,办到心坎儿里。街道坚持实干、实绩、实效导向,广泛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三问”活动,通过上门走访、实地调研、恳谈咨询、设置意见箱等务实管用的方式,与群众面对面、线对线征集问题和需求。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拿出思路、广开言路、规避错路,寻求最大公约数。

自街道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以来,三方议事成为聚焦民心的常态化举措。建设新村的一位阿姨说:“坐在一起说说心里话,这种方式能够缩小干群距离,我们把需求说出来,干部才能有方向办事,小区的问题顺利解决,大伙儿心里都高兴极了。”(刘阳)

标签:
责编:张良琴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