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培养“法律明白人”,法治引领身边人
2021-11-17 18:5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在无锡滨湖,有这样一群人,无论楼上楼下邻里吵架、装修施工闹矛盾,还是高空抛物、遛狗不栓绳,每当居民们遇到闹心事,就想着去找他们解决,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法律明白人”。今年以来,无锡市滨湖区司法局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共培育“法律明白人”480人,在全区78个社区、479个网格内实现“全覆盖”,真正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党员干部的“上心事”,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惠及人民群众。“法律明白人”们充分发挥在政策宣讲、法律服务、纠纷化解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用心用情用智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乐于调解,做居民身边的“知心人”

家住溪北新村32号的陈女士与楼上的卞阿姨虽说不经常见面,但平时也算相处融洽。可今年9月的一场意外却引发了矛盾,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导致原先和睦的邻里关系出现了裂痕。原本陈女士家的房子刚刚花费了数十万元装修完工,正准备选个好日子高高兴兴搬家,9月29日,平日不常住人的卞阿姨家的下水管道意外脱落导致漏水,室内所有房间地面都被水浸泡多日,并渗透到楼下陈女士的房屋内,刚装修完工的新家多处被水浸泡,家电受潮,损失严重。

面对这种情况,河埒街道孙蒋社区的“法律明白人”钱峰对事件进行了分析,结合勘验结果,依照《民法典》相关规定,对当事人双方开展调解。经协商,双方握手言和,纠纷圆满解决。谈到有时为解决一件纠纷,常常一天之内上门五六次,钱峰表示:“过去,我们评家长里短,打的是乡情牌。现在,乡情与法理双管齐下,大家听了会更信服。”

每当听到居民的感谢之词,看到调解双方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钱峰就更深刻地感受到,维护社区居民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是“法律明白人”的职责使命。

乐于收集,做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王杰是荣巷街道荣巷社区的“法律明白人”,他始终以满腔热情投入基层社区治理工作,坚持与居民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受到辖区百姓的普遍信赖和称赞。

在今年文明城市创建期间,居民张某违规停放的电动车被物业清理,由此引发了激烈争执。王杰得知后,连夜赶到现场,耐心细致地进行调解,妥善化解了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矛盾冲突,确保了文明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一次隐患排查中,王杰了解到两户居民因空调悬挂位置产生了积怨,双方均口出狂言,冲突一触即发,矛盾迅速升级。他掌握情况后立即上门,分头谈话,稳控情绪,经过多次现场协商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三年来,王杰累计发现并上报有价值的民情民意100余条,及时发现和调解矛盾20余次,排查治理隐患10余起。

担任网格员的王杰还积极发挥自身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引导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协商,把小区停车位使用、楼道文化、垃圾入桶等群众关心事、烦心事办成暖心事、开心事,成为辖区百姓的“贴心人”。

乐于宣传,做居民身边的“明白人”

提起蠡园街道湖景社区的“法律明白人”何佳宜,大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对他赞叹不已。他既是人民调解员,又是网格员,还是“法律明白人”,虽然身兼数职,但是工作处理得有条不紊,用实际行动践行对百姓的深深挚爱,在普法宣传和服务群众的舞台上满怀激情,续写着助力法治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后疫情时期,企业是否遇到有关劳动报酬、合同履行等比较棘手的问题?企业的法治需求有哪些?……近日,何佳宜正忙着深入辖区企业与负责人进行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在后疫情时期的运营情况和遇到的法律问题,将相关惠企政策、帮扶措施通过微信、电话、上门等形式送至企业。同时,何佳宜还受邀至企业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用深入浅出的宣讲为大家送去《民法典》“大餐”,并运用鲜活详实的案例让大家身临其境,于法入情、于法入理,引导企业不断提升依法治企能力,帮助职工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在何佳宜看来,全心全意为民排忧解难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带着真心和爱心付出的行动。每天接待来访居民咨询法律问题已经令他脱不开身,然而,在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不同主题的法律宣讲平台上,也闪现着他忙碌的身影。何佳宜表示,他很喜欢“法律明白人”这个名字,要把更多的法律知识送到居民群众的身边。

标签:
责编:崔欣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