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无锡滨湖:体验项目化学习魅力 为核心素养提升赋能
2021-11-08 16: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激发教师职工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近日,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开展“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课堂样态研究”第一次工作坊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让教师们进一步领悟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驱动问题,从生活谈起

情境是问题的来源,问题是学习的开端,好的驱动性问题是项目设计的关键。近几年兴起的“双十一”购物节刺激着人们疯狂消费,社会各界反响不一。人们购买一件商品到底消费了什么,而它的“成本”又如何估量呢?对此,学员们成立了“商品成本评估委员会”,分析一件物品从制造到消费,大自然和人类为其所付出的那些可见的和隐性的代价,从而唤醒更多的人,让大家看到每一次消费背后的消耗,共同做理性的消费者。

剖析问题,建学科联系

王慧老师着重介绍了如何常态化开展项目化学习。“课程标准与教材”“驱动性问题”“资源”这三个高频词的出现,引出了接下来的话题。课标是根本,教材是基础。通过王老师的介绍,参培老师看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真实情境,设计驱动性问题,通过跨学科和跨学段的活动,将整个项目内容进行穿插,从而进行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学员们还接触到了一个新名词——“套路式”驱动性问题。这个“套路”不一般,用上它,驱动性问题的提出,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层层深入,细化解析链

学员们用解析链作为探索成本几许的思维工具,组内进行头脑风暴,把产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考虑在内,运用图文的形式进行呈现。学员们开动脑筋,在班级里开展协作式、探究式的学习,并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归纳,不断更迭对于“成本”这一抽象概念的认知。这种参与不仅仅表现在个体对于项目的投入,更多的是在团队协作中发展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发布报告,成本与分析

项目最后,学员们通过形式多样的出项汇报传递理性消费的观念。发布报告的目的旨在全面解构“成本”,深探“代价”,引发更多的人关注到全球环境恶化、地球资源匮乏、人力消耗等隐性成本的问题,思考社会发展与代价的辩证关系。此次活动充分激发了学员参与的内驱力,对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等过程有了全方位的感知。蔡元培谈论教育时提到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作为身处教育前线的教师,任重而道远,即便道阻且长,也始终坚信行则将至。(汪聪)

标签:
责编:崔欣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