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无锡市区还有2800个屋顶水箱 到2025年二次供水“大变身”
2021-11-05 15:32: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后的泵房

作为率先实现制水深度处理工艺全覆盖的城市,无锡自来水水质全国领先,可部分市民仍有“用水烦恼”,问题大多出在供水系统的“最后一公里”。

连日来,江南晚报报道的木樨新村屋顶水箱漏洞就是一个缩影。如今,锡城还有多少小区仍在使用屋顶水箱?从市市政和园林局了解到,市区范围还有2800个屋顶水箱,由于建设标准低、维护不专业等原因,城市供水常常遭遇“最后一公里”难题 。

现状

多数居民住宅使用二次供水

目前,无锡居民住宅供水有市政管网直供水和二次供水两种模式,无论是老新村还是新建高层住宅小区,大部分居民住宅的供水都是通过二次供水的方式实现的,使用直供水的仅占一小部分。市园林和公用事业监管中心相关负责人李晖介绍,由于城市供水管网里的自来水有一定的压力标准要求,一般住宅低层住户能够使用直供水,3层以上的住户用水需要先将水存储到水箱,再通过二次加压或屋顶水箱进行二次供水。在无锡供水历史上,屋顶水箱作为二次供水的一种重要形式,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存在了。

屋顶水箱最大的功能就是蓄水,在用水低谷的夜间,市政给水管网向屋顶水箱补水,而在用水高峰时屋顶水箱不进水,特别是当市政管网短时间停止供水时,水箱供水的居民可几乎不受影响。同时,屋顶水箱对供水管网的调度运行起调节和稳定作用。

然而,屋顶水箱也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弊端”: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一旦使用不当便容易造成水体污染;水压偏小,满足不了居民的用水需求;安装在室外,难以抵御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坏,尤其在2016年1月无锡受罕见低温影响,包括屋顶水箱在内的老式供水设施受损严重。

摸排

2800个屋顶水箱在“服役”

屋顶水箱曾作为二次供水的主流模式,最高峰的时候累计达到上万个。近年来,随着直供水和二次供水改造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屋顶水箱退出了历史舞台。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市区范围还有2800个屋顶水箱,主要集中在老旧小区。目前除了一些物业条件较好的小区能做到一年一次清洗水箱外,很多小区都不能按规定定期进行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和维护。

采访中了解到,多年前无锡出现过一股“废除水泥水箱,更换不锈钢水箱”的风尚,物业公司将水泥材质的水箱废弃,更换上不锈钢材质水箱。还有一部分则属于私自改变原有供水方式,将水箱供水改为地面直接供水,屋顶水箱便逐渐闲置。根据监管部门摸排,目前市区范围还有50个左右的水泥材质屋顶水箱,相比后期更新的不锈钢水箱,这些水泥罐子表面粗糙,容易吸附杂质、滋长青苔,更多了一重污染风险。

为了让百姓喝上放心水,近年来市水务集团在保障管网运行安全和具备改造条件的前提下,逐步取消屋顶水箱,改为直供水或加泵增压二次供水。但改造工程越往后越难,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少老新村因为房子归属于不同的产权单位,尤其因一些单位的倒闭、转制等,导致其二次供水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泵房监控

呼吁

规范管理才能流出“放心水”

时近中午,刘潭新村居民胡女士准备做饭,水龙头一开,哗哗的自来水让她从容应对接下来的洗洗涮涮,而在上半年,增压泵几乎是这里每个顶楼家庭的“必备品”。市水务集团二次供水分公司陶凯源介绍,刘潭新村二次供水改造以前,居民楼采用市政直供+屋顶水箱的供水方式,生活用水由临近的刘潭村片区转供,导致高层住户家中水流较小。在改造中,小区新建了一座无负压生活泵房,进水通过水泵加压以后,通过输水管输送到居民家中,整个水泵采用恒压供水系统,还实现了24小时实时监控。

如今,这样的供水模式已成无锡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改造的主流模式,改造标准为全省最高。二次供水设施改完以后,由市水务集团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管理。根据《无锡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施意见》,从2018年至2025年,计划分8年完成977个居民小区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截至今年9月底,已完成443个,惠及近百万居民。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老旧二次供水改造很“香”,但是需满足供水压力、管网条件、楼层高度、施工可行性等条件,因此屋顶水箱不能盲目地一废了之。“水箱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可以靠规范有效的管理来解决。”李晖表示,在屋顶水箱仍充当着市供水系统最后一环的当下,唯有规范管理、有效监督才能让百姓喝上“放心水”。

(记者 蔡佳/文、摄)

标签:屋顶水箱;供水;供水设施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