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将专业优势融入专题实践,按照美化与治理并举的思路,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海绵乡村建设、景观提质工程、污水治理、环卫整治等系统性民生工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
提升海绵乡村“成熟度”,让生态“活”起来。
无锡市政院开始省住建厅关于海绵乡村技术下小城镇环境风貌提升对策的课题研究工作,并由第三设计研究院(景观工程)在惠山区洛社镇福山村开展海绵乡村建设试点,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海绵乡村建设模式。项目组在充分调研该村地域、水环境等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生态化治理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手段,实施了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雨水管理、地块、路面、花园、湿地的海绵化改造建设等,还提出了该村生态产业发展与低碳减排网络构建方案,规划了智慧化建设和低碳建设方案,以及海绵乡村开发模式,推动了乡村的环境、人居与产业良性互动,实现了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激发了美丽乡村的生态活力。
近日,福山村推动建设“海绵乡村”的故事引起《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今年,无锡市政院组建海绵城市研发中心,推进海绵技术的产研结合,旨在将建设技术与建设经验向更多地区推广。
提升景观乡村“美誉度”,让环境“美”起来。
无锡市政院在矿坑遗址上高标准设计建成了宜兴丁蜀镇青龙山生态公园项目,不仅修复了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景观综合体,实现生态修复与惠民利民并举。近年来,无锡市政院采用“设计、工程、生态、规划”相结合的景观发展模式,并在美丽乡村设计课题的研究孵化中不断加大投入,目前在无锡安镇、沭阳、靖江等地已有项目落地,并助力宜兴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城市。今年,市政院启动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带建设,将无锡经验在宿迁、徐州等地区推广。
提升碧水乡村“净化度”,让河湖“清”起来。
无锡市政院加强专业力量整合协同,以给排水工程专业为主体成立水环境治理研发中心,通过治污核心技术研究并加快业务拓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其中重点打造的宜兴农村污水治理工程覆盖宜兴全域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包含219个行政村和28个撤乡并镇集镇区,涉及3000多个自然村,成为当地标杆工程,受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的高度关注。
在治污过程中,市政院注重工程运作经验和模式的沉淀,通过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广水环境治理业务,并利用BIM技术辅助工程管理,推动治污工程智能化发展,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和质量,逐步形成品牌效应。目前,市政院污水治理业务已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全国10多个省份落地,并全力承担无锡市“美丽河湖”等相关水环境治理工程。
提升无废乡村“整洁度”,让街道“净”起来。
无锡市政院利用环境工程领域的技术积累,拓展环卫治理业务,通过摸排村落布置形态、人口分布、地形地貌及道路分布等情况,做到环卫设施设备的合理配置,实现垃圾日产日清。目前,无锡绿色环保热电联产企业垃圾收运范围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乡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业务已在江苏、安徽、江西等省份落地。其中,由无锡市政院总承包的江西省乐平市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系统工程,通过“化零为整”的收运形式、区域集中的转运模式、因地制宜的处理方式,并配置智慧环卫管理系统,助力落实乐平市新农村建设行动,得到当地相关部门和居民们的一致好评。(程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