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火热上映。“你是我之所来,也是我心之所归”,在父辈精神感召下,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更有一代人的传承。
在无锡惠山钱桥城管人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个人,他追寻父辈的足迹,怀揣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时刻践行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与使命,用责任和担当,将城市管理事业薪火相传,成为助力城市文明发展的新力量。今天,走近钱桥城管版《我和我的父辈》,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即将退出“舞台”的老一代
王竹民,退伍军人,2006年走上城市管理工作岗位。明年,他即将告别自己工作奋斗了16年的岗位,光荣退休。
在16年的城管生涯里,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折不扣地完成中队安排的每项工作,如今,作为中队即将退休的老人,他仍坚守工作岗位,做好日常巡查管理工作。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做好分队里“传帮带”工作,帮助分队的新人及时了解城市管理工作内容。

风雨兼程的16年里,他见证了城市管理队伍的日益壮大,见证了街道市容环境的日新月异,也遇到过各式各样的当事人,也经历过许多棘手的事情,但他始终都带着文明理性的“初心”。沉着冷静,扛得住压力,忍得了委屈,一直以实际行动维护着公正文明执法的形象。
“同过去相比,如今的城管形象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家对‘城管’也充满了信任,这一切改变都在于城管工作本身的进步,真正地为群众办实事,群众自然会对城市管理工作竖起大拇指。”王竹民自豪地说。
接过“接力棒”的新生代
随着城市管理工作不断趋向智慧化、精细化,钱桥街道的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跃在我们身边的城管人也正发生着更迭,许多新鲜血液不断涌入。
为了跟随父亲的脚步,大学毕业后,儿子王文伟也加入了城管队伍。刚开始工作时,由于父亲的言传身教,相较于同期的其他队员,他能更快地调整心态,更好地去适应城市管理工作。在这7年的时间,无论是在路段上开展管理工作,还是转为幕后,从事内勤工作,他都能较好地完成领导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面对抗洪抢险、铲雪除冰、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时,他不曾退缩,积极投身一线,始终坚持先大家后小家。作为一名90后城管,他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锐意进取,积极向中队党员模范看齐,主动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升个人业务素质,延续上一辈的工作精神,谱写城管新篇章。

60后、90后这两代城管人,见证了城市管理工作由简单直接到规范化、精细化的转变。王文伟说,从父辈到他这一代,时代在发展,城市在发展,城市管理工作也在与时俱进,从原先的大开大合式的管理不断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工作覆盖面也不断拓展拓宽,由主次干道向社区、背街小巷延伸;工作方式也由原先单一依靠人力巡查发现到现在的依托技术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发展。
城市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需要全体市民的参与,他愿意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去把沟通和传递的工作做好。
他和他,父与子,两代人的接力,为同一事业奉献青春和人生。“长大了,我就成了你,我希望自己能做得比您更好。”年轻的城管人用他们的青春继续谱写着父辈的故事,践行着新时期城管人无悔的坚守。(薛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