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红榜”小区有何秘诀?
2020-12-14 10:26: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5个小区上‘红榜’,说明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这种管理模式是有效的,具有推广意义。”谈及垃圾分类“红榜”不再空缺,市城管委办公室考评组专业人士说。

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究竟解决了制约小区推进垃圾分类的哪些问题?针对第一期评选中,分类参与率和准确性有待提高的问题,上榜小区做了哪些努力?他们的做法对其他小区有什么借鉴意义?

破袋检查提高分类准确性,实现分类收运

分类准确性太低,等于没分类。投放在不同标识收集容器里的混合垃圾,导致收运单位难以实施分类收运,更谈不上末端分类处置了,让居民产生了“最终还是混合收运”的误解,对垃圾分类宣传产生抵触情绪。

“实施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将原来分散设置的垃圾桶全部取消,集中设置一个到几个分类收集房,集中有限的管理力量在规定的时间段全程督导,落实破袋检查,提高厨余垃圾分类准确性。”市城管局环卫处负责人说,从目前检查的情况看,已经验收通过的30个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小区,厨余垃圾分类准确性都比较高,这为厨余垃圾单独收运、单独处置提供了源头保障。

与厨余垃圾必须破袋不同,即便是红榜小区,其他垃圾也很少破袋检查。“有些居民用的是透明袋,一眼可以看到是否混杂,有些居民用深色垃圾袋,不破袋根本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有环保人士提出疑问:如何保证其他垃圾不会变成混合垃圾?

“有价值的可回收物,你不强制分类居民自己也会分。如果存在混杂现象,可能会混杂少量小件有害垃圾,但一般家庭有害垃圾产生量很少,灯管等大件有害垃圾一般不会混杂其中。”两家接受采访的第三方公司回应说,居民家庭日常产生的垃圾主要是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将厨余垃圾准确分类出来,剩下的基本上是其他垃圾。另一方面,对其他垃圾进行破袋检查,有些居民会觉得隐私受到了侵犯,不愿意配合,强行破袋可能引发其他矛盾,反而不利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

开出40多张罚单,拒不参与分类者逐步转变

“提升参与率,关键在于督促一些始终不愿意分类投放、乱扔垃圾的居民参与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中来。”上榜小区所在区城管局环卫科负责人和物业管理人员均提到这一问题。

第一期“红榜”空缺之后的两个月里,执法部门加强了执法督察,万科东郡、蠡湖家园等小区安装监控,强化管理。从新吴区在万科东郡开出全市第一张垃圾分类罚单开始,滨湖区、经开区相继开出了一批罚单。“截至目前,综合执法部门共开出垃圾分类罚单40多张,起到了处罚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市城管局环卫处负责人说,以前居民在非投放时间段将垃圾扔在分类收集房附近的情况较多,开出一批罚单后,此类现象明显减少。

一直关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高女士说,《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一年多了,但是分类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也一直没有罚单产生,这让居民产生了法不责众、垃圾分类流于形式的错觉。此次连续开出40多张罚单,“不按规定的时间、方式投放生活垃圾,也是违法行为。”

执法手段见效快,但是宣传引导不可偏废,此次上榜的几个小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宣传引导方式。柏木苑小区为每户居民配发厨余垃圾小桶,减少了厨余垃圾中的液体沿路滴漏污染路面,万科东郡配套四种语言的分类目录,方便外籍居民了解我市的分类办法,都是结合小区实际情况,更具针对性、更加个性化的宣传引导方式。

干净整洁取代脏乱差,环境变化破解垃圾房选址难

经过几个月的推进,实施较早的一批定时定点分类小区“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不再是一句口号,但是,这些小区在实施之初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的前后对比,对尚未实施定时定点的小区有一定借鉴意义。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今年全市实施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小区要增加到200个,对于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街道办事处(乡镇)、小区物业来说,最难的就是垃圾房选址。记者采访的一个小区,也是首批12个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试点小区之一,由于每次选址都有居民反对,分类收集房选址经过6次修改才最终定下来,但最终确定的点位已经偏离了“专业技术角度最佳的点位”,这也导致该小区实施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时间延迟、居民参与率相对同批次小区要低,无缘“红榜”。

一旦上了“红榜”,居民感觉得到了肯定,自觉性更高。“每次清场后,垃圾分类房都收拾得非常干净,与过去垃圾桶堆放点脏乱差形成鲜明对比。”住在柏木苑小区的柏庄社区主任朱建清说。经过区、街道和社区每天安排人员连续三个月的密集督导,从11月份起,柏木苑的督导改为由社区和物业安排人员不定时督导检查,平时主要依靠居民自觉和第三方公司的分拣员指导。

“做好日常管理,让垃圾房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同时确保原来堆放垃圾桶的地方撤桶后不积存暴露垃圾。”市民高女士说,原来垃圾桶堆放点蚊蝇乱飞、桶身脏污的脏乱差情景不见了,居民会逐步认可定时定点模式,建议目前正在遭遇垃圾分类房选址难的小区组织居民到这些小区参观,用事实说话,消除分类垃圾房选址、建设过程中的“邻避效应”。(范绪锴)

标签:分类;红榜;小区;生活垃圾;垃圾分类
责编:张慰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