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无锡经验:扶贫窗口开进政府食堂 一碗拉面拉出致富路
老百姓
2020-12-11 10:26: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从喇家遗址顺流而上,转过几个弯就到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就是“拉面之乡”化隆,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九曲黄河,化隆点睛。伴随着呼啸掠过的长风和缱绻浮动的白云,四千年后,拉面还是亘古不变的乡土滋味。在三年前,一位江苏无锡的干部去化隆挂职副县长,打通了国家级扶贫县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公里”。来自江苏无锡的发展经验在青藏高原融合出了怎样的发展路?

“扶贫拉面”人气旺

在锡山区政府食堂,中午的人气打卡点就是化隆拉面专窗,这是全国首个开进政府食堂的扶贫窗口。来自化隆的包海买夫妇每天在此忙碌,一年收入超过13万元,实现了脱贫致富。每一碗手工拉面搭配当地的牛肉,在舌尖幻化出温暖滋味。正宗化隆拉面讲究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椒油)、四绿(香菜)、五黄(拉面)。酣畅嘬面,更能体会出这碗热面的香嫩爽口。

这碗网红拉面的到来,和锡山的一位扶贫干部有关。如今,化隆拉面走出高原和深山,在无锡也是遍地开花,哪里有拉面,就有“化隆办事处”。

王琪,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副区长,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到化隆县时,全县没有一辆公交车,没有一家电影院,这里的孩子要走几个小时的路去上学。王琪2017年挂职以来,拉面经济“带薪在岗实训+创业”项目在当地推开,直接带动化隆近一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拉面是化隆的“特产”,但也并非人人都会。化隆驻无锡市“拉面办”主任马林说,在外开店、办证、住房,都是问题。要让拉面人安心在异地他乡创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马林在无锡开路搭桥,王琪则在化隆推动实施“带薪在岗实训+创业”项目,帮助更多人走上拉面创业路。

作为娘家人,马林给很多像包海买这样的化隆人,解决了培训上岗、办证找地等问题。三年来,江苏新开化隆拉面店700多家。如今,马林基本上一年里有200多天在无锡,他说,江苏干部对化隆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还是要依靠当地老百姓自己去努力,去改变贫困的面貌。

集体经济“破零”

但这还不够。王琪发现,化隆拉面为什么不能用化隆当地的牛羊肉呢?留守在化隆还有将近20万人,他们完全有条件完善拉面经济的闭环。王琪希望,把江苏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的经验带到青海化隆。“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是“无锡经验”在青海化隆的成功示范。

刚开始,化隆县德恒隆乡乡长多杰才旦心里是嘀咕的,扶贫干部提出来的发展模式究竟是否可行?为了让多杰坚定信心,王琪专程安排他去了趟无锡。当时,整个德恒隆乡还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而锡山区一个村的集体年收入能超过1000万元,多杰深深触动。

德恒隆乡,化隆县六个深度贫困乡之一,也是王琪的扶贫连点乡。在这个乡,以前农户养殖牛羊是散养的,规模也较小;养殖场建成以后就把所有的分散养殖集中起来。最近,又有一个村与当地最大的牛羊肉销售企业谈下了意向合作。公司负责人马永明告诉记者,公司做大做强以后,村里农户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以前老百姓卖一头牛大概是7000元,现在可以卖到8000-10000元。

目前,化隆36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破零”,真正实现了“造血”功能。2020年4月,化隆县成功脱贫摘帽。多杰才旦说,王琪即将离开化隆,真的有点舍不得;不光是自己一个人舍不得,化隆人民都舍不得。

即将挂职回来的王琪说:“对于江苏人而言,吃面有常来常往的意思,这一根拉面萦绕的两地情缘。我将永记于心,虽然化隆脱贫摘帽了,但是江苏的帮扶不会摘,无锡化隆两地的情谊也不会断,未来我们依然会并肩向前……”(记者 陶洁 通讯员 许加彬 亚叶)

标签:拉面;无锡;王琪;扶贫;食堂
责编:张慰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