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先行先试勤打样 她为社区人普清障破难
2020-11-27 10:38: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周娴在东亭街道庄桥社区担任副书记一职,普查工作全面开展以来,5+2、白加黑成了她的工作常态。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提前谋划,划分78个普查小区,精心物色了110个普查员和22个指导员。同时,采用分级管理——社区抓指导员、指导员抓普查员,做到问题抓源头,责任有落实,推动社区人普工作高效开展。

先行先试 她是社区人普的“救火员”

庄桥社区位于锡山区东亭街道东面,东毗无锡东互通,南邻太湖大道,西连东亭港,北接沪宁高速,312国道贯穿整个社区,辖区面积约1.25平方公里。社区现有9个安置房小区,4个商品房小区及3个自然村巷,社区形态多样,人员结构复杂,给人口普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周书记是我们庄桥‘百事晓’,也是普查‘救火员’”,社区副主任李华介绍,庄桥社区里,最让普查员感到头疼的是安置房小区,一户人家拆迁之后往往可以分几套房子,有的人住在这套房子里,户口却在另一套,人户不一致的现象特别普遍。而且,由于安置房多,很多人家进行了出租,其中还有二房东层层嵌套,几经周折才能普查到住房内真正的居住人员。普查过程中,周娴先行先试,把所有流程走一遍,所有问题过一遍,为社区普查员打出了一套样板。但实际工作开展中,碰壁遇难依然是家常便饭,而这些问题,如果不是对人普工作和社区情况都十分了解,很难进行解答。因此,周娴作为社区里的“老人”,也成了社区普查工作的“救火员”。每天下班之前,她就把当天晚上的行程路线按照时间点排得满满当当,点对点上门给有遇到问题的普查员指导。

细心敏感 她是城市变化的“观察者”

连续参加三届人口普查工作,周娴深深感觉到,社区的人员构成正越来越复杂,由此反映出的,是无锡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正在与日俱增。周娴还记得2000年第一次参加人口普查的时候,从河南来锡打工的建筑工人伍师傅告诉她,作为外地人,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圈子比较困难,他在这里很难找到归属感。二十年过去了,伍师傅在无锡扎下根来,甚至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第七次人口普查过程中再次碰到他,周娴从他的言谈中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放松和惬意:“现在感觉越来越好了,这座城市每一天都在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

温和善意 她给居民吃下“定心丸”

来锡不久的租住户,对社区工作人员不熟悉,也不和邻里打交道,碰上普查员上门,常常是满身防备。一次,周娴做完了自己普查小区的长表登记,路过一片群租房小区,考虑到群租房中的住户比较难候,便顺道进去转悠一圈看看情况,迎面便碰上了坐在家门口台阶上的薛女士。薛女士的家门被大风刮上了,只好守在门外等着丈夫回家,周娴上前打听住户情况,没说两句,便被呛住了。“你要问这么多干吗,上次不是已经登记过了?”长表普查的内容相比短表更为细致,也涉及更多隐私,即便周娴出示了证件,警觉的薛女士依然拿出手机对着她就拍,同时要求查看身份证等信息并拍照留存。

对于薛女士的怀疑和戒备,周娴并未显示出不耐,而是一一配合着答疑,长表登记结束后,眼看着薛女士一时半会儿回不了家,还邀请她到社区喝杯热茶。周娴说:“要让老百姓配合工作,首先要给他们一颗‘定心丸’,而我们的耐心与善意就是最好的‘催化剂’。”(晚报记者 陈钰洁)

标签:普查;社区;人口普查
责编:鲁勇旺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