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全副武装”探班返乡援湖北医疗队员的隔离生活
3月31日完成驰援任务平安回到无锡,133位无锡援湖北医疗队员们进入14天的隔离休养、医学观察期。回来第二天,他们做了第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部阴性。队员们在一方“小天地”里的隔离生活如何度过?昨天,记者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来到隔离观察点探班。
“回到无锡,心就安定下来了,春景、美食、乡音……一切都是如此的熟悉亲切。”队员毛芸的一番话,大家纷纷认同。出门“放风”、锻炼身体、欣赏春色、学习总结……隔离期的生活张弛有度,医疗队员们身心得到了充分休养。从环境到饮食,从卫生消杀到生活保障,我市有关部门对每一个细节都用心安排,让队员们安心度过战“疫”后的这段特殊休整期。
分批出门“放风”,被家乡美景“治愈”了
133位队员入住两栋小楼,一人一个房间,不能串门。房间内环境简洁干净,很是温馨,洗漱四件套、办公桌、电视机等一应俱全,队员们可以在此静心休养。每人还配发了卫生消杀物资,每天自测两次体温,自报健康情况。
队员刘梦月的房间窗户正面对着一片花园。一大早,在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推开窗,放眼望去,外面樱花朵朵,杨柳依依,满园春色入眼。“家乡的春色太美了!”经历了紧张的战“疫”后,队员们被家乡的美景“治愈”了。尽管不能随意出门,但大家可以对着窗外的美景脱下口罩,尽情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坐在窗前沐浴春光,也是十分惬意。
每天,队员们都有1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每批40人左右,分批出门。上午9时,第一批队员出门“放风”,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家有意识保持着一定距离,有的跑步、做操、跳舞……忙着锻炼身体;有的赏花赏景,拿出手机对着花花草草一通猛拍;隔离点就在太湖边上,还有人沿着太湖边走一走、散散步,舒展一下筋骨。
顿顿不重样,尝到家乡味道感动得想哭
中午12时,队员郑雁打开饭盒,茄汁大虾、云块鱼、糯米肉圆、素鸡、炒三菇、苋菜、油煎馄饨、海带排骨……十几样菜肴把饭盒撑得满满当当,“满满的家乡味道,好吃到我都要哭了。”郑雁说,他在武汉天天想念无锡菜,小笼包、糖醋排骨,这里统统都安排上了。天天“光盘”,不少队员笑称:“在武汉瘦掉的肉肉又胖回来了。”
为了让队员们吃好,市卫生健康委专门安排了一位营养师,精心拟定菜单。记者看到,每天的菜谱丰盛而精细,早餐、中餐和晚餐,荤素搭配,还有水果、牛奶、酸奶、杂粮、点心,科学营养均衡,顿顿不重样、天天有惊喜,变着法儿“投喂”我们的逆行勇士。
上午10时半,疾控消杀人员冯润诚背着30多斤重的消毒喷雾箱,开始为队员们住宿地外面的公共区域进行消杀,地面、扶手、房间门口的小圆桌,每一处都仔细喷洒消毒剂,一日三次消杀。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游颖琦是队员们的贴心“生活小助理”,协调解决大家在隔离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至今已经为队员们配送了380多件个性化生活和学习用品。
学习锻炼总结备考,“小天地”里过得充实
“回来首先是休息好,因为前段时间在武汉抗疫,体力透支大。”队长许红阳说,这是他当医生20年以来,度过的最长的一段空闲时光。“我们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和武汉紧张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红阳说,他在武汉需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现在每天睡到自然醒,起来后看看书,听听音乐,让心态放松下来,争取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隔离期后的工作。
动静结合,强身健体,战“疫”归来的医护人员更懂得增强体质的重要性。在室内,队员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健身打卡方式,跳绳、八段锦、瑜伽、有氧操、keep练起来,时不时还会来一场“云合练”,队员们打开视频各自在房间同时练上一段舞蹈、一支健身操。
“在武汉的战斗是我一生中难忘的宝贵经历。利用这段时间,我回忆、思考、整理了在武汉期间的工作经历,重点梳理了救治过的病例情况,希望能为今后的临床救治工作留下有用资料。”队员吴艳说。副队长张燕则花了7天时间,把所有队员的日志全部整理汇集成册,为大家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
作为医护人员,终身学习是他们的必修课,即使隔离,学习也不能松懈。队员吕肖忙着准备职称考试;队员周茹在准备护理学课程竞赛,还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队员陆海林则报了一个英语网课,上午上网课,下午复习单词,晚上练瑜伽,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挺充实。
记者手记
为了进隔离点蹲点采访,记者按照规范穿上了二级防护装备:连体防护服、1860型N95医用口罩、两层帽子、两副手套、靴套、面屏,“全副武装”后,才和队员们“面对面”。此前听队员们描述过的那些闷热难受状态,这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全副武装”不到半个小时,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透明的靴套里开始出现雾气,耳后也被口罩的带子勒得生疼。由于戴着帽子和面屏,仿佛和外面的世界有了隔阂,听不太清讲话声,记者不由自主提高了音量,由此需要耗费更多氧气,慢慢地出现了缺氧的眩晕感,整个人像在闷热潮湿的蒸笼里,头也开始涨痛起来。
一位队员现场教了一招:蹲下“放气”会减压,她说,每次队员们进隔离病房前都会做下蹲动作,其实是为了检查防护服的密闭性,看看有没有破损处,蹲下的瞬间,会有一股气体沿着防护服的领口冲上面部,“很爽”!记者蹲下照做了起来,但是一蹲下就不想起来了。
采访了2个小时,记者已经吃不消,很难想象在50多天战斗中,队员们是如何日渐“习惯”这让人恨不得立刻逃离的窒息感。最后,记者再一次对所有逆行勇士们说一声:“好好休息,你们辛苦了!”□本报记者 杨明洁 摄影 钦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