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宜兴乡村仍有两处铁匠铺 一个在太华山里,一个在太湖边上
2019-12-09 16:58: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图为太湖边上沙塘港的老铁匠杭国良和他的铁匠铺子,阿本摄影。

  在宜兴乡村集镇,曾经有为数不少的铁匠铺子。铁匠铺子也一度成为当地人用作方位指代的坐标,比如,某某人家住在铁匠铺子后面、某人正从铁匠铺子那里赶过来。如今,宜兴乡村的铁匠铺子凤毛麟角。记者多方打听得知,目前宜兴乡村仍有两处“活”的铁匠铺子,一个在太湖边上的沙塘港,一个在太华山脚下的云湖村。

  宜兴乡村的铁匠铺子通常只是一个简易的作坊。往大了说,铁器成品与传统生产方式相配套的有农具(如犁、耙、锄、镐、镰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锅铲、刨刀、砍树用的柴刀、砍毛竹用的斫刀等),往小了说还有如门环、泡钉、门插等。

  56岁的陈顺良是土生土长的太华山里人,他的铁匠铺子在山坳里。铁匠铺地上摆放着打铁需要的工具和锄头、铁铲、斧头等各种半成品农具,每一件都标注着村民的名字。因祖辈父辈都打铁,他理所当然成了“传承人”,一干就是40年了。

  年逾古稀的老铁匠杭国良16岁开始拜师学艺,在随后的60年打铁生涯里,他见证了打铁行业的兴衰。如今,在太湖边上的宜兴市周铁镇沙塘港村,老铁匠杭国良的铁匠铺子,经常聚集了一些老年人闲坐聊天。这两处铁匠铺子都没有名头,但是,临近乡村的人都知道它的存在。

  一块铁砧、一把铁锤、一个火炉、一把老式鼓风机,就是铁匠铺子的全部工具。在千锤百炼中,一把镰刀、一把锄头、一副船锚,农业、渔业工具就在铁匠手中成型了。有时,铁匠会把铁器放入水槽内,随着“吱啦”一声,一阵白烟倏然飘起,淬火完成。铁匠铺师傅的淬火和回火的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淬火和回火技术,全凭实践经验,一般很难掌握。各种铁器,虽然外形制作十分精美,但是如果师傅的淬火或回火的技术不过关,制作的铁器也是很不耐用或者根本就不能用。太华山下铁匠铺子的铁匠陈顺良先后带过好几个徒弟,但他们都因吃不了打铁的苦,改行做了别的。2000年时,陈顺良也想过改行,可是,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打电话或找上门来要购买、翻新农具。思前想后,陈顺良还是决定坚持下去。他说,自己很享受这种被肯定的感觉,尽管一把菜刀、一把锄头不过几十块钱,即便终年无休也仅能挣个糊口钱,但是陈顺良觉得这辈子值。

  太湖边上的老铁匠杭国良至今仍然干着打铁的活计,每当他待铁器热至彤红,铁铗快速夹至大铁墩上,一番铁锤上下,一串钉铛声响,火花四溅中,铁件便成为匠者的理想器物。铁匠铺子里经常有年龄相仿的乡邻造访,他一边干活,一边与人们攀谈,场面温馨。沙塘港村地处太湖之滨,渔业资源丰富,捕鱼船入太湖作业,渔民都请杭国良打铁锚、铁链、网脚、篙头等捕鱼铁具。近年来,老铁匠杭国良主要打一些渔业生产用品,也没有本地年轻人愿意跟他学徒。杭国良育有一子一女,儿女如今事业均有成就,也劝说老父亲不要再去打铁,但杭国良自言对“打铁”这门手艺是个人兴趣,放不下。

  如今在宜兴乡村,不少村庄建立了村史馆,里面陈列着各式农具,许多“铁家伙”就是从当年的铁匠铺子里生产出来的。在太华山下的深洞村,有个山乡农具收藏馆,里面集藏的山乡生产生活用品中有许多“铁家什”。近年来,宜兴乡村各个节场、庙会上,都能见到一些传统农具,大多是行商坐贩从外地拿到宜兴乡村出售的,由于宜兴乡村种田的散户越来越少,家庭农场或者种田大户完全启用了机械化作业,卖传统农具的生意并不红火。

  (记者 何小兵)

标签:铁匠;铺子;铁匠铺子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