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寄托乡愁记忆家塘重获新生“家塘+古道”助推湖湾乡村游
2019-11-20 15:42: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立冬过后,胡埭张野村4号79岁的殷富根每天都会在家门口的家塘边晒太阳。住在同一屋檐下,79岁的殷富根、48岁的殷伟峰和24岁的殷铭俊在家门口这片100多平方米的家塘上寄托的感情,深浅不一。但在看到家塘变清后,祖孙三代人喜悦的心情是一样的。

  11月中旬,为期3年的滨湖区自然村环境提升行动提前收官。地处雪浪、马山、胡埭等山林地区的55个自然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其传统肌理、空间形态以及承载乡愁记忆的公共空间也得到了充分保护。

  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情牵几代人的家塘重获新生,渐成水景。

  情有多深?

  过去过日子全靠家塘水

  作为林业大区,滨湖区山林面积达10.4万亩,占无锡市区(不含江阴、宜兴)山林总面积的92%,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胡埭、雪浪、马山等山林地区自然村内分布了大量的家塘,有自然形成,也有人工开挖,主要用作泄洪、救火、灌溉、洗刷等,水源主要来源于下雨和山体泄洪。

  2000年以来,随着城市扩建,不少自然村拆迁后,一些家塘被填平,另有一些家塘被污染,有的甚至成为臭水塘。

  如今,家塘变水景,皆源于2017年年初滨湖区自然村提升改造三年行动的启动实施,涉及村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和村庄风貌特色保留等三个方面。

  西太湖边胡埭张野村内的5处家塘一天天干净起来,65岁的吴翠英和79岁的殷富根都是见证者。

  “早年洗衣、洗菜、农田灌溉及山林救火,都是用这里的水。”在张野生活了一辈子,殷富根说过去家家户户靠家塘。

  如何管理?

  网格化“定人”靠村民自治

  自然村改造提升启动前夕,分布在房前屋后的家塘如何处置曾引起多方关注。最后“留住家塘”成了村内村外多数的声音。

  “家塘虽已不做生活用水,但它是几代人寄托乡愁的载体,保留提升有着深远意义。”据滨湖区住建局章利炳介绍,3年来地处胡埭、山水城、马山等山林地区的55个自然村得到改造提升,其中包括了71处家塘,改造提升上“充分做到保持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尤其是乡村的传统肌理及承载乡愁记忆的公共空间”。

  胡埭水利农技站副站长苏栋明说,通过清淤、修建驳岸、绿化改造后,原先脏兮兮的家塘,变成了美丽的水景,泄洪、蓄水功能继续保留。

  重获新生的家塘如何长管?

  滨湖区水利局陈宇方表示,作为封闭独立的水系,家塘长管更多要依靠村民自治,同时家塘维护应在新的《村规民约》中有所体现。据悉,目前滨湖区已对境内所有家塘任命了塘长,由村民担任。

  今年3月,无锡市全面实施自然村“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三治”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农村河塘纳入河长制范围,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

  在张野、马鞍、吕王家旦、蔡巷等自然村采访时,记者注意到,治理过的家塘旁都有小船配套,便于“随时下塘打捞垃圾”。

  如何共享?

  “家塘+古道”助推乡村游

  家塘成水景,只是西部山林乡村环境改善提升的一个小小缩影,美丽环境正一步步助推乡村旅游走深走远。

  殷富根家的正前方是一片茶林,一条从张野家塘边进山至南湾水库的10公里状元古道刚刚贯通。村书记童伟丰说,未来张野将通过整合家塘、古道等元素,提升张野旅游知名度。

  离开张野,沿着太湖往西南,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境内的冠嶂古道也开始步入规划,这条10多公里的古道途经古竹、栖云、群丰村等多个完成提升改造的自然村。

  度假区招商旅游局副局长纽革华介绍,度假区12个行政村(社区)9个涉农,和平、万丰、群丰、嶂青等4个村在环境提升后先后获评美丽示范乡村。从明年开始将对示范村旅游开发进行全面引导,一方面村内增加景点、停车、住宿等配套,另一方面利用村外山林资源打造旅游新线,通过旅游带动农民致富,让游客共享美丽乡村环境。

  滨湖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林为民在接受采访时称,相比其他地区,把美丽乡村环境和周边的山林资源进行充分结合后,有助打造特色更“特”的湖湾乡村旅游, 嶂古道、状元古道、冠嶂古道是“体育(健身)+农业”的典型代表,随着更多美丽乡村的打造,今后乡村游类型将呈现更加多样化。

  今年7月,滨湖区首次走出无锡推介乡村旅游,“今后这样的推介将常态化运作。”林为民说,今后马山和南泉间的太湖隧道通车后,湖湾美丽乡村将串联成带,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邵旭根)

标签:过日子;古道;自然村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