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青海海东,最低气温已在0℃以下,但当地乐都区寿乐镇土官沟村藏族贫困户龚立加心里却是“甜蜜蜜”。他种植的12亩甜叶菊今年获得丰收。“每亩纯收入至少2500元,今年全家基本脱贫!” 龚立加所说的甜叶菊已成为当地民众的“甜蜜事业”,这个由惠山区前洲街道引入的精准扶贫项目采用“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合作社负责农技指导与日常管理,前洲企业施宇甜生物负责统一收购,农户只需按要求精心种植,不需要考虑市场销售,没有后顾之忧。
甜叶菊,这株原本生长在南美洲巴拉圭的植物,缘何能受到万里之外青海民众的喜爱?“提取的甜菊糖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卡路里几乎为零,去年全球销量约1万吨,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糖源。” 施宇甜生物总经理陈宇杰介绍,与蔗糖、葡萄糖等天然甜味剂以及甜蜜素、阿斯巴甜等化学合成甜味剂相比,甜菊糖具有热量低、甜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对人体安全无毒,许多国际饮料巨头已尝试使用甜菊糖替代其他甜味剂,市场十分广阔,在国内还属于产业“蓝海”。“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青海海东种植甜叶菊,没想到一炮而红,农户们知道市场前景好,都想加入种植团队。”
青海较为干旱的气候与弱碱性的土壤十分适合甜叶菊的生长,不用除草,施肥也很少,4个月的种植期也让农民有充裕的时间轮作黑蒜等其他经济作物。陈宇杰明年将与当地政府联合成立联片的甜叶菊种植产业园,采取集中化管理,解决现在田地分散、不易管理导致的种植参差问题。农户们也能在一起比学赶超,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种植的效率。据悉,甜叶菊项目从前年试种30亩扩展到如今的200亩,覆盖当地农户180多人,明年预计突破2000亩,市场的供不应求不断强化着扶贫攻坚的“造血”能力。
记者了解到,甜叶菊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初步提纯后的甜菊糖苷却有青草味甚至略微苦涩味,口感无法与蔗糖相比。这是因为甜菊糖苷中有多种酶,混杂在一起导致口味欠佳。为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施宇甜生物与中科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发定向酶转化技术,植入特种酵母培养,将多种酶转化为最接近蔗糖口味的一种酶素,完美地解决了这一产业化关键难题。(记者马悦)